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財識兼收 - 止凡 2024年5月27日

財識兼收 - 止凡 2024年5月27日


  早於2021年3月,曾經在Tesla股價升得如火如荼之際,拍片談到其隱憂(見下面連結)。當然這些動作絕對是「博鬧」之舉,但作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太好時要著眼利淡因素,太淡時要著眼利好因素,中庸之道命長久。

 
  當時Tesla形勢一片大好,她已於電動車市場發展了十年八載,其他車廠要追

並不容易。雖有道理,但當時我並未完全被說服,並提出一些隱憂。例如我質疑其他車廠發展時,是否一定要走前人的舊路呢?所謂的獨有技術專利,有多大用處呢?多家車廠發展電動車時,人才能否集中到Tesla呢?以及未來電動車科技上的關鍵位,有其多變性。

 
  當然,這些質疑可能過分簡化,Tesla絕不單是電動車,還有人工智能(AI)、自動導航、保險金融等業務,是一整個生態圈。然而,當時指Tesla未來一定得,還是一定死,其實都很難說得準。

 
  帖子發出不久,便得到一位年輕網紅詳細回應,指「將來一定是Tesla跑出!」,更指我的質疑是外行人普遍諗法,只要深入研究過電動車生態,就會得到答案。之後他作回應,對我的質疑一一反駁。

 
  例如指電動車和傳統汽油車只有外觀一樣,內部零件與結構完全不同,傳統車企發展電動車毫無優勢;我所舉出所謂不走發展舊路的例子,多發生於軟件行業,電動車行業很難後發先至;在專利問題上,別忽略了Tesla的品牌優勢;了解電動車的,都會知道電池將會是關鍵位,短缺將會持續10年以上,Tesla掌握電池技術,有持續絕對優勢。詳細內容,大家又可到連結重溫。

 
  事隔3年多,現況如何?當年我所提出的隱憂,自以為合理,但想不到一個最大隱憂——中國因素。

 


Tesla進入中國市場後,遇到國內車企的競爭。(AP)

 
  2019年1月7日,Tesla於上海的車廠正式開工,不到一年後,2019年12月,Tesla上海工廠交付首批產品。自此之後,中國電動車行業便蓬勃起來,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之一。根據2021年數據,中國的電動車產量達到350萬輛,按年增長了1.6倍。Tesla在中國市場亦遇到國內企業的競爭,到2023年,在中國的產出被比亞迪(01211)超越。

 
  甚麼讓中國電動車市場急速膨脹?電動車行業不容易後發先至嗎?專利技術與品牌效應牢不可破嗎?看來Tesla跑進中國這一動作,給了我們答案。

 
  回顧Tesla股價亦有啟示。小弟當年拍片時(2021年3月),Tesla股價約為206美元,升到同年11月股價約407美元,半年升一倍,升勢強勁,股民盡在歡呼聲中;後來股價狂跌,最低跌至113美元,跌幅超過七成;如今從谷底回升了,約180美元。當然,股價升跌受多個因素影響,但中國電動車企業崛起而影響銷情與競爭優勢,絕對是一個重大因素。

 
  未來怎樣?很難說。例如,雖則如今電動車技術已被多家公司掌握,但未來Tesla與內地百度(09888)/文心一言發展於內地使用的AI技術,結果是好是壞?股價會否獲得爆炸性升幅呢?又例如,今天不少聲音指電動車並非真正環保,並討論推氫能車和混能車之類,又會否得出一個電動車災難性的結局呢?

 
  這件事有何得著呢?不是口水戰的輸贏問題,而是證明將來的發展,很多時會超出我們想象。既然世事多變,尤其於近年的科技領域上,別太早否定任何人提出的可能性,太神化任何一家企業,未必有利投資。

 
相關連結:
Tesla未必跑出的原因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1/03/tesla.html
何解Tesla未必跑出?你覺得Tesla贏梗所以all i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e-jie-teslawei-48689872
25歲身家1000萬財自
https://www.patreon.com/posts/25sui-shen-jia-49937346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財識兼收 - 止凡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