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2024年5月30日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2024年5月30日


美國的關稅與中國的內捲(曾淵滄)
白宮的聲明中表示,拜登將保留前總統特朗普實施的關稅,同時提高其他關稅,理由是中國採取不公平做法讓全球市場充斥著低價商品,對美國經濟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美國人承擔的關稅
有趣的事是三年前拜登初上台的時候,不斷的攻擊前總統特朗普向中國產品徵收高昂的關

稅,導致美國面對高通脹,但是,講歸講,拜登並沒有取消特朗普徵收的關稅,估計是因為他擔心,取消這些關稅後,中國的廠商會依據關稅的比例加價,因為中國的廠商相信美國人已經習慣支付這樣的零售價,因此有條件加價,因此就算是取消特朗普的關稅,美國的消費者也享受不到減價。

當年,特朗普向數以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結果是所有的關稅幾乎全部由美國的消費者𠄘受,中國產品競爭力太強了,因關稅而加了價,銷售量依然不下跌。這一回,拜登向總值僅一百八十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影響也是有限。這些產品只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五點九,佔中國出口總額不足百分之一。因此,這應該是美國大選年,拜登向這些行業工人拉票的政治表演,美國工人會支持加徵關稅以阻止中國產品踢走自己正在工作的工廠。因此,特朗普也說如果他再度入主白宮後會向全世界入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關稅,當然也包括中國,他還說要向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百分之二百關稅。今日的美國已經淪落到像是許多年前第三世界國家剛剛開始發展工業時,以高關稅來保護自己生產的產品。不過特朗普可能忘了二○二○年,他主動要求與中國簽署所謂的「美中首階段貿易協議」,凍結美國向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因為他開始知道,是美國消費者在支付這些關稅。而拜登也就先下手為強,在大選年就以中國產能過剩為借口向相關產品加徵關稅。

中國是不是存在產能過剩?中國產品競爭力為什麼這麼強?美國不是正在卡中國的脖子,全面禁止美國高端芯片賣給中國嗎?為什麼現在要反過來針對中國生產的芯片加徵關稅?今日中國人的工資水平早就超越許多國家,東盟內除了新加坡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工資水平都比中國低。實際上也的確有不少中國的工廠也已經搬到好些東盟國家及孟加拉、印度、墨西哥等,是什麼工廠還留在中國,而且仍然有這麼強的競爭力?

從一塊錢一個打火機說起
中國的競爭力可以從零售價僅僅一塊錢人民幣的打火機談起:中國製造的一塊錢一個的打火機,不僅沒有被工資成本遠低於中國的國家取代,反而壟斷了全世界的打火機市場,還能賺到錢,這似乎違反常識,卻真實存在。全世界有那個國家有能力生產零售價僅一塊錢人民幣的打火機?沒有,中國是唯一的。世界上仍然在生產打火機的其他國家,所生產的打火機是當成奢華時尚精品出售,而不是用了一次就可以丟掉的打火機。開始的時候,中國人的確是利用低廉的工資開始開設打火機工廠,那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人的山寨廠。隨著中國人的工資水平提高,這些山寨廠接二連三的倒閉,接下來是湖南省一個小縣城邵陽開啟了全自動生產線,將打火機及打火機零件的生產成本大大壓縮,長期維持出廠價僅是幾個毫子,零售價一元的現象。是的,中國人就是依靠全自動化,大大壓縮了工資成本以加強自己的競爭力。這樣的事情就不可能發生在美國,美國的工人會反對老闆將工廠自動化,美國政客為了選票也會站在工人那邊。美國的老闆唯一的選擇就是乾脆把工廠關閉,搬到其他國家生產,或是不再搞生產,集中力量搞品牌經營,把生產的工作交給其他國家。

有人把中國人生產零售價格只是一元人民幣打火機的現象稱為「內捲」,何謂「內捲」?內捲是一個新詞語,是中國網民發明的詞彙。是指一種文化模式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只能在內部繼續發展、複雜化,超強的競爭,汰弱留強的過程,但是,這不是產能過剩,而是壓縮成本,同時提高產能。

二○一四年Tesla的老闆Elon Musk第一次來到中國,被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所吸引,二○一九年,Tesla於上海的超級工廠奠基成功了,中國的確為Tesla大大壓縮了生產成本同時提供巨大的市場。很快的Tesla的市值就從三百億美元急升上一萬億美元,Elon Musk也成了全球首富。可是,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的生產商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甚至吸引了與汽車業亳無關聯的地產商恆大地產加入戰圍,通訊業巨企華為與小米也各有電動車面世。小米更宣稱自己的電動車性能比Tesla強,價格比Tesla低,擺明直接挑戰Tesla。的的確確,小米一面世,就供不應求,競爭力很強。還有,更早之前,在二○○八年股神芭菲特以每股八元人民幣投資的中國第一代電動車廠比亞迪的性能,產量更是大躍進。面對中國如此強大的競爭,Tesla股價一落千丈,被踢出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近日,Tesla也不得不宣布減價,開始打價格戰,被中國勢不可擋的內捲捲進去了。中國的內捲並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複雜的性能提升戰,成本壓縮戰,是全方位的戰鬥,是汰弱留強的戰爭。

(作者為財經評論員。)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mingp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