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4年1月23日
同班不同命
在大學,有同系同學,在10年或20年後,大家的際遇不同,情況也有不同。有是同房或是同書院的同學(如在中文大學),情況更為不同。如果是在中學,一起上課的,將來有的中學畢業以後便出來工作,有的往海外升學,有的上大學,進修不同的科目,有的進行職業訓練,各適其適。
朋友剛與同學見面,有的嫁了富有人家,回想當日一起上課,一起打排球,現在的境況不同,一位擁有大量的物業收租,一位連一個物業也沒有。嫁了富有人家是同班不同命的原因之一。
另一些情況是畢業以後,同學在樓市低位時買了物業自住,後來樓市瘋狂地上升,於是同學的銀行戶口有數百萬元,只是工作了10年,成果非凡;那沒有置業的,銀行戶口的結餘少了一倍以上。有沒有置業也是同班不同命的原因。
大家同在中學時修讀理科(或文科),一起做實驗,後來同學入了大學讀金融系,或是修讀與金融有關的科目,如會計,加入了銀行或會計師行,之後扶搖直上,薪酬在起初5年升了4倍,每天的工資有2,000元。是否從事金融業是同班不同命原因之三。
有同學修讀醫科,畢業後不止是普通科的醫生,更是某吃香專科的醫生,因為供應少,求過於供,收入絕對有保證。這醫生和那在大學時修讀學科X的同學的際遇大大不同。學科X的畢業生起薪點約10,000多元,工作多年以後,也可以是兩萬不到。因此,是否修讀專業學科是同班不同命原因之三。
有時候選學科是重要的,因為市場的需求不同,我仍然認為行行出狀元,只要有能力,表現比人優異,無論是剪髮的、修理汽車的、作廚師的,一樣可以收入豐盛,更有滿足感。其實人生不一定以金錢來衡量得失,足夠花費便是了,只是有物業和沒有物業的情況大大不同,引來了同班不同命的比較。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