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4年9月4日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4年9月4日

散戶有能力分辨出問題股份?
港股周三又再升破了今年全年高位,而且在內地A股破去年9月高位2,270點後,港股的走勢相信會更加熾熱,在大價股持續向好下,細價股走勢相信也會跟隨,令到禾雀亂飛的時間又再來臨,到時,不知道有多少投資者會又再中伏,跟市場訊息錯買「垃圾股」。

筆者在7月25日曾撰文標題為「錯打新股蝕錢誰之過?」,主要是認為現時的股份要取得上市地位實在太容易,尤其是現時不少的投資銀行由於要交數,很多原本仍然未合符上市條件的內地企業,經過「高人」指點及教路後,無論是企業結構,又或者是企業盈利都能完全符合到交易所訂出的上市條件。

從市場經驗來說,只要新股稍有睇頭,股價一般在上市時都會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在風光過後,企業的盈利能否維持便完全是看投資者的彩數。尤其是有部份企業為了要符合交易所的盈利要求,聽聞會與其客戶訂立協議,以非常低的價格訂立供貨合約,把本來屬於未來幾年的訂單一次過搬到上市前的一年入賬,令到股份的盈利在上市前一年出現不合邏輯性的增長。

若果投資者相信該財務數據而買入的話,當股價取得上市地位後,原本屬於未來幾年的訂單因為已在上市前一年入數,結果上市股份的收入及盈利因為收入提早入賬而令到往後幾年大幅下跌。結果買入股份的投資者便會因為相信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會諾實保障投資者及維持市場公平而被「懲罰」。

其實,筆者由90年代入行以來,上市條件的確未有明顯的放寬,而盈利要求基本上是上同,但由於現時有太多的公司排隊上市,監管當局又只會按條例的要求,只要申請上市的公司的保薦人能夠提供足夠的文件,以及回答監管當局所提出的問題,便可以交由上市委員會投票通過。雖然委員會中有不少的資深人士可以為上市把關,不過,由於他們大多數都是業界人士,即使若果出現利益衝突而會避席,但很難避免一些「比面」而鬆手的情況,尤其是交易所要引入更多的上市公司,以壯大港股的市值,因此,有一些根本上是「未夠秤」的公司,最後亦成功取得上市地位。

筆者有一正申請把公司上市的朋友,他們的業務基本上是不過不失的,不過,由於仍然欠一年的盈利紀錄,公司的保薦人便遊說他改到創業板上市,因為這可以有更寬鬆的要求,而且更可以先上市,等業績再有改善時,便重新申請到主板上市。

雖然這種做法並無不妥,即合符交易所要求,又可以讓上市公司先行取得上市地位,不過,這種做法反映出部份保薦人為求令到該單「Deal」可以盡快完成,把可能盈利能力仍不足的公司先推上市再算,投資者很多時間都是看市場的招股反應而去決定是否入票,但若果公司本來不符合上市的股份因走捷徑而提早上市,在上市後是否仍然能見到業績改善則已經不再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及保薦人所關注的,而且更有不少的公司,在取得上市地位後,便馬上在市場上找買家,希望可以把整間上市公司的殼買起,而散戶投資者根本上無法分析到這些不容易接觸到的資料,分分鐘上錯了「賊船」而不知。

所以,筆者認為審批上市的責任,應該是由交易所以外的監管團體進行,尤其是現時港交所既要維持市場秩序、又要迎合內地所提出的接軌要求、同時又要審批新股,工作實在「太過辛苦」了,倒不如讓港交所專注於市場的監管及為中港股份完全互通提供更大的貢獻。

另外,監管當局可以考慮要求上市企業把在招股書上提供的財務數據由現時三年增加至5年,雖然會令到上市成本上漲,但可以大大的增加「造假」的難道,相信也可以把部份「造假」很離譜的企業「鶴立雞群」。

筆者不希望港股為了要成為中國股市的一部份,而無限量地去接收低質素的內地企業,尤其是香港一向是自以監管嚴格自居,令到投資者樂意把資金投放在本港股市中,不過,該美譽似乎在近期愈多愈多股份在上市後急速變臉,而且更引來愈來愈多的沽空報告公司來港「搵食」,反映出來港上市企業的質素在過去幾年急速惡化,若果情況再下去的話,質素良好的企業會因而敬而遠之,港股市場最後會步向專收「垃圾股」的垃圾收集站。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