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Can Bank - 散子 2017年2月28日

Can Bank - 散子 2017年2月28日

Can Bank:
投資天書《人民日報》


■只要有中國相關投資,均不得不讀《人民日報》。 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近年《人民日報》在投資界可媲美國際評級機構,只要有中國相關投資,均不得不讀《人民日報》,在港股大時代的時侯,甚至被奉為投資天書,還記得當時有大行分析員暗地裏講「𠵱家邊

有人睇research report㗎,梗係睇人民日報啦!」

但讀者們可有印象,中國曾幾何時雄心壯志要成立自已的國際評級機構,並出現了中國誠信及大公國際等「中國製造」的評級機構,兩者均在90年代成立,其中誠信更於2012年在本港成立分行,立志要衝出國際,但在過去兩年,股市樓市波動,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為甚麼不見這兩間評級為經濟作解構?

不過去年初,國際評級機構將中港評級展望下調,只見《人民日報》幾乎日日刊文反擊,而不見這兩間評級機構出來反擊。即使是去年最有代表性的中國經濟預測「權威L」亦是在《人民日報》刊出,而非由這兩間機構調研。

筆者作了一個簡單統計,由去年初至今,談及中國經濟文章中,《人民日報》被大規模引述次數超過十次;國際評級穆迪約6次;大公國際是1次;中國誠信則是零次。

作為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在中國經濟事務上,確實有著中央對事件處理意見、官方對有關事務的看法等優勢,甚至是絕對強勢,有時候措詞反映更官方容不下其他意見。而這些中國造製的評級機構在官媒強硬措詞下,那敢成為「異見份子」,要是持有相同意見,這些只有短短廿年歷史機構,哪裏可比得上這間具有超過70年歷史的老店?最終只能成為附和者。相信亦是中國評級機構未能成功打出名堂的原因。

散子
本欄逢周二刊出

散子
Can Bank - 散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