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9月22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9月22日


為農民工建公屋 勝過為出口退稅


為農民工建公屋 勝過為出口退稅
很多人都以為,香港之所以會有公屋,是因為一場石硤尾火災造成的,我不是這樣看;因為若果是為了安置火災的災民,安置完了就會告一段落,就會停下來,等有下次火災時,再作安置;但實際上,自此之後,港英政府是決心把所有住在木屋區

的居民,全部逐步徙置到由政府興建的廉租公屋裡去。要知道,興建這麼多的公屋是要花費大量資源的,如果沒有經濟上的誘因,殖民地政府是不會忽然間大發慈悲的。

事實上,在石硤尾火災前,香港的木屋區早已經常發生火災,殖民地政府若是真正關心港人福祉的話,不可能不知道住在木屋區的苦況。很多木屋區都有電沒水,原因是電由電力公司提供的,而水則由政府提供的。電力公司見有錢賺,就會來「拉電」,但政府則漠不關心,能在山腳的村邊提供兩個街喉,給村民來挑水已屬不錯。一個原先連鋪水喉入村也不肯做的政府,為何突然間為每一個木屋區的住戶安排徙置?難道真的因為忽發善心?

我看這可能與香港開始有自己的輕工業有關。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取得政權後,很多內地的資本家逃來香港發展,香港由一個進出口港逐漸發展成一個輕工業的生產基地。這些輕工業需要大量勞工,所以港英政府對大陸難民門戶大開,來者不拒。至八十年代初,香港工業可以北移,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香港才取消「抵壘政策」,可見人口政策也離不開經濟誘因。

香港的輕工業發展得很快,塑膠花、假髮、玩具、原子粒收音機及電子錶等都曾做到世界第一。這除了是因為香港的廠商經營得法之外,更因為香港工人的工資低,香港的產品才能在價格上有競爭力,可以行銷全球。

香港的高地價環境歷來已久,住屋成本很高,香港工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仍願意接受低工資,其實是因為有政府的變相補貼──廉租公屋。

早期香港的公屋,大部分建在工廠區附近,其功能就是透過政府為廠商興建工人宿舍的方式,補貼香港的工業出口。工人入住公屋後,就不用捱貴租,就不用經常向資方爭取加工資,大大減輕了資方的勞工成本,令香港的出口更具競爭力。

港英政府的這種補貼工業出口的方法遠勝中國的出口退稅,退稅會被入口國家告上世貿,指政府補貼協助傾銷,釀成不公平競爭;但入口國家沒有理由反對一個國家協助國民解決住屋問題;世界上有很多政府都有這樣做。

中國農民工的居住環境這樣惡劣,作為人民政府,當然有責任去從速處理。最好的方法,莫如像港英政府那樣,在工廠區附近大建廉租的公屋,然後對各類不法的住屋強力執法,把廉價的勞動力都遷往工業區,以確保中國的工業產品成本不會升得太快。

現時中國的勞工成本,每年都作雙位數的上升,競爭力已很快被其他新興國家追上,中國政府與其把錢花在出口退稅上,不如大建公屋,改善農民工的居住環境。這樣既可贏得人民支持,又可使中國的出口保持競爭力。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