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財經評論 2018年6月4日

財經評論 2018年6月4日

財經評論:銀行會否加P卻不加存息?


■中小行當然想盡快加P減壓,但立即加息未必令大行最受惠。



【財經評論】聯儲局月中議息,美國利率期貨早已反映加息可能性百分百,即如果最終唔加,便是引發市場震盪的大新聞。本地供樓一族最關心的,當然是作為按揭鎖息上限的封頂基礎──最優惠利率(P)幾時調升。加息與否屬

銀行商業決定,競爭法之下銀行不可以合謀商議,雖然各行資金成本及貸款狀況不同,但本港最終幾時加息,「做細(行)嘅都係睇住大佬(龍頭行)點做」。

存貸息率──儲蓄利率與P,傳統是連埋一齊講加減,不過有心水清的賓架記得,10年前本港對上一次減息周期,即2008年雷曼風暴後,美國減息救市引發本港減息期,最後兩次(2008年3及11月)本港減P幅度跟足美國(各減0.5及0.25厘),但儲蓄利率就因本地水浸,再減就變負利率,結果儲蓄利率頭一次減唔足半厘,另一次就直情無減到(參考後記)。

或遭同業趁機搶存吸資
即是當年客戶按揭同其他P計算的借貸利率,因跟足美國減息而著數了,銀行資金成本就因儲蓄利率減唔足而稍為蝕底了。

如此的話,如果本港加息,會否掉轉出現銀行加P但不加儲蓄利率,或加P但儲蓄利率幅度加不足?

有業界笑笑口話,發夢就可以諗,今時今日社會氣氛,仲講「昨日的我(儲蓄利率)減唔足,所以今日的我加唔足?」第一個就被傳媒追殺。況且過去10年零息效應下,資產價格上漲,低息環境促進貸款需求,銀行都受惠。

最重要是市場競爭激烈,任何一間銀行若單獨加P但不加儲蓄利率或不對稱加息,其他同業可能會按兵不動,等對手業務流失兼順勢搶存吸資。

不過也有分析謂,港元定存息率近期已升不少,3至12個月普遍達1.8至2厘或以上,市民大眾從定存已可感受加息來臨優惠,而儲蓄存款資金多來自企業機構,即使牌價不加,大戶亦識得跟銀行議價。

面對資金成本上漲,中小行當然想盡快加P減壓,但佔本地儲蓄及往來存款比率達六、七成的三大行──匯豐、恒生及中銀香港,立即加息未必是他們收益最大優化點,反而港元拆息(H)循序向上,但又不致急升到立即觸發加P同儲蓄利率,就是最正。

大行在拆借市場是淨拆出方,H升而拆出的閒資自然賺多些,以H做計息基礎的貸款亦進賬更多。但儲蓄息率回升代表大行享受逾10年的零息資金年代告終,當然P升,其按揭及相關貸款收益亦增,不過銀行按揭貸款規模,應該大不過儲蓄及往來存款規模。

無錯,加P卻不加(或加不足)儲蓄利率,複雜程度不少,可能性亦不高,但市場競爭是博弈行為,世事無絕對,今日變幻才是永恒,龍頭行如何佈陣,亦將成為同業風向指標。

競爭法之下,市場說息口講多無謂,否則隨時繼道具銀紙後又誤踩法網。本港何時加息及存貸利率是否同步上升,始終睇美聯儲局月中議息後,港元拆息升幅及升速,才是判斷加息後市關鍵。

後記:2008年3月本港跟美國減息0.5厘,匯豐的P由5.75厘降至5.25厘,存款利率由原來的0.05至0.5厘,不對稱降至0.01厘。同年11月,匯豐P再跟美國減0.25厘至5厘(維持至今),5,000元以上儲蓄利率維持0.01厘,翌年5月降至近乎零息的0.001厘,保持至今。

記者:劉美儀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