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7月12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7月12日


《品中資-羅國森》中資啤酒股的「泡沫」
  《品中資》中美貿易談判在中美關係仍然緊張的時候能夠重啟(經濟淩駕於政治?),總算

給予市場一點「溫暖」。這個時候,新股市場迎來一隻巨無霸的公司,那就是昨日截止認購的啤

酒股百威亞太(01876)(下稱百威)。
  俗語有雲,「煙不離酒」,早前提

過,近期最誇張的新股中煙香港(06055)(下稱中

煙),上市後短短三個星期,股價最高升了接近5倍,雖然後來已經回落,但炒味仍然十分濃。

  因此,百威上市難免令人有點High High地的感覺。不過,中煙跟百威最大的分別

是,前者是獨家經營,沒有競爭對手。但後者則是競爭激烈,對手十分強勁,因此,百威絕對難

以像中煙一樣,炒到High High地。
  今次百威的集資額高達760多億港元(下同,中煙的集資額只有8億多元),上市之後,

市值將介乎4000億-5000億左右,如果交投暢旺,業績穩定,有機會躋身各大指數的成

分股,當然包括恆生指數成分股,所以絕對值得重視。

  不過,百威不是中資股,不是本欄的重點,但我想藉此機會跟大家品評和比較一下市場上的

啤酒股,而港股市場上最大的兩隻啤酒股都是中資股,其中一隻是第一隻來港國企來港上市的青

島啤酒(00168)(下稱青啤),以及2015年重組後獨立上市的華潤啤酒

(00291)。
 
*有泡沫才好炒?*
 
  我很少在本欄品評或推介中資啤酒股,其中一個原因是啤酒股的估值一向偏高,如果用啤酒

來形容就最貼切,即是經常都有「泡沫」。很多人都說,啤酒沒有「泡沫」就不好飲,難道啤酒

股沒有「泡沫」就不好炒?!
  1993年國企股獲准來港上市後,青啤夾著較高的知名度,成為第一家國企登陸港股市場

。如果論表現,她算是很出色了,因為當日的招股價只是2﹒8元,昨日青啤收市報48﹒1元

,即是26年來,股價升了16倍。
  我沒有全面計算過當年最早來港上市的國企股的表現,但印象中,青啤如果不是最好的一隻

,也絕對是三甲之內,因為最早上市的那批國企,說實在,質素只是一般的。

  事實上,當年上市的青啤,實力和規模跟現在比較,也有很大分別。當年內地啤酒市場高度

分散,很多技術落後,規模細小的啤酒廠充斥。但自從青啤上市之後,內地的啤酒市場開始整合

。到今日,內地啤酒市場已經由高度分散,過渡至相對整合。

  前五大的啤酒商(連同外資在內),包括華潤啤酒(以雪花為品牌)、青啤、燕京啤酒和嘉

士伯,已佔整體市場的七成。單是青啤旗下已有62家全資和控股經營的啤酒企業。

  至於華潤啤酒,雖然她主要以雪花啤酒這個品牌經營,但如果以消費量計,她是內地最大的

啤酒商,市場佔有率達到兩成三,青啤是一成六,跟今次上市的百威不相伯仲。

  華潤啤酒在2015年從華潤創業中變身出來,當時的「收購價」是12﹒9元,昨日該股

收報37元,短短4年間,股價升了兩倍多,表現也十分亮麗。

 
*啤酒股只靠自然增長*
 
  但我始終不明白,雖然啤酒股擁有很強的內需概念,但如果內地啤酒市場已經整合完成,單

靠市場的自然增長,是不可能,或不應該接受這麼高的估值。以2019年的預測市盈率計,無

論青啤或華潤啤酒都是32-33倍左右。要知道,其餘的食品內需股例如康師傅

(00322)和中國旺旺(00151),市盈率也不超過30倍。

  正因如此,百威的上市估值也絕對不下於這兩隻龍頭大阿哥,如果以上限的47元定價,往

績市盈率更達40倍(由於反應比預期差,市場估計,百威未必能以上限定價)。

  我翻看青啤和華潤啤酒過去幾年的營業額和盈利表現,其實她們的增長動力不算大,尤其是

營業額,近年已經不能持續上升,而是反覆浮沉,反映市場已經飽和,盈利增長只能靠調整產品

組合和加價。
  中資啤酒股的最大吸引力,是她的消費概念能夠結合擴大內需和刺激農村消費等重大的中央

國策。即是說,啤酒股的內需概念比其他消費股更徹底,更全面。原因是,當任何人的收入增加

了,最先改變的生活習慣,必然是增加吃喝方面的開支,而且,啤酒的消費不算高,大部分人都

不會猶疑和計較。
  不過,概念徹底不代表值得用高價追買,外資對於中資啤酒股的前景是否過分樂觀呢?我實

在有很大疑問,且看百威上市之後,市場的變化又如何吧!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