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9年9月1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9年9月17日


一個後表態期的延續


一個後表態期的延續
內地官媒已經完全對準,要香港處理核心矛盾問題,中央無形之手已變得有形。由於關乎經濟與民生,亦意味是香港制度及商業市場的一個大整頓來臨。早前外媒報道,國資委要求央企要在香港更主導、更積極,最吸引眼球的一句就是要取得本港企業控制股權及管理權,難道不止

外資、就連傳統華資也要被淡出離場?巧合在於,同日新加坡美商會刊發一份報告,指逾兩成在港企業已有遷離打算。



國泰3位高層相繼辭任,包括主席史樂山(中)。(資料圖片)

衣食住行及相對敏感的通訊、航空與金融行業,央企可以染指甚麼?食一直是內地供應為主;港府是港鐵(066)大股東,極其量可讓出部分股權,而新巴及城巴,早就傳現有股東有意出售,由中資接手;通訊行業方面,兩大電訊商在本港移動業務已相當積極,餘下或是加強網絡及媒體持股;至於金融行業,中資券商與外資大行實力仍有距離,要摩根士丹利或高盛讓中資入股亦毫無可能。故中銀香港(2388)以外,再透過有實力機構以加大本港金融行業參與度。滙豐控股(005)一直想加大內地發展,恒生銀行(011)五成一持股作為禮尚往來,從來都不應排除。

回歸前,中資已積極部署在本港各行各業,一方面是顧及安全問題,更不能否認是,香港市場從來是一塊肥肉,惟幾十年的部署插旗及擴軍,形勢仍然比人強,這不是民心問題,而是管理及策略。現隨著香港制度及政策隨時出現根本性整頓,機會就來了。老實說,作為香港人,基於成本負擔,如果由中資提供的服務,以至賣的物業是價廉物美,宗旨是只管市民負擔能力,而不糾纏於盈利回報,絕對是歡迎。刻下,香港地產商被矛頭直指,但曾幾何時,在中資亦一樣高價搶地、高價賣樓,道德高地已站不著腳。

控制企業,控制經濟,先涉及是巨額資金,除非傳統華資完全就範,個個願意低價相讓吧。筆者認為,國泰航空(293)一事上,中央已掌握不費一分一毫的控制力絕招。人人以為中國國航(753)要吞併國泰,但觀乎近日國泰表現,已跟由中資控制無異。未來一段時間,要留意的並非是在港企業的淡出或易手,作為一個後表態期的延續,它們要展示的是自我糾正錯誤,有錯無錯也好,都要當以往自己是有過失,自我反省,自我剖白,自我悔過。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