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2024年7月3日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2024年7月3日


  7月1日,人行向一級債券交易商借債,人行咁窮,要問一級債券交易商(人行隻馬)去借債?此好比誠哥要問個司機借錢,點解?

  
  誠哥問司機借錢,我唔知點解。但人行要向自己隻馬借錢,就知點解,是一切都為A股。

 
  美國打壓中國,其中一個戰場就是打壓中國的金融業。數年前,特朗普就禁止

美國資金投資於一系列的A股,如中移動(滬:600941),中石油(滬:601857),中海油(滬:600938)等。稍後又禁止美、歐、日、韓、台等企業跟中國的芯片業合作,亦禁令一眾的美國公家基金投資於中港股,才致近年來,外資不斷自中港股中流出。

 
  中國怎辦,會否坐以待斃?當然不會啦!會打反擊。有沒有成效?有。例如中移動(00941)被美資沽至30多元後,今時回升至逾70元,跟自80元區被沽下來時水平差不了多少,中海油(00883)更是迭創新高。此中,是阿爺是用盡各種方法去托價的。

 
*中國抗美要贏金融戰*
 
  中國要打贏這場金融戰,光是靠阿爺中央的資金是不夠的,還要調動起中國民間歷年累積下來的儲蓄,和吸引一眾不受美歐禁令的資金來買中港股市才可。

 
  一直以來A股受不少投機倒把的奸狡大戶操控,專割散戶韭菜,使一眾散戶對A股敬而遠之。為搶回投資者信心,阿爺在年前就沿打鐵仍須自身硬的思路作出改革。

 
  1. 打金融業的貪官;
  
  2. 嚴把IPO關,不合格的公司不許上市,免這些企管靠上市圈錢走人;

 
  3. 推出「國九條」要求上市公司多派息,刻意不派息的上市公司會被戴帽,即是冠以「ST」之號,提醒投資者不要買這些「ST」股,亦禁止這些公司的高層去售股套現;

 
  4. 推出指引,要求公司要提高ROE,即為股東多賺,但又不許過度借貸,債不可逾資產的65%,以免公司會有債券危機;

 
  5. 減低股息稅,以吸引投資者;
 
  6. 同時亦減低國內存款利息,好使較高派息的股票更有吸引;

 
  7. 發行萬億國債去支持發展新質工業,這類政策極可能會在7月三中全會中推出,好使受資助行業的公司有更大盈利空間;

 
  8. 自今年2月靈均對沖基金在一分鐘內沽出逾26億元股票為市場帶來極大波動,嚇怕投資者時,中央立即加以懲處,讓興風者受罰兼受停交易三日之損失,好殺一儆百,大家賺錢可以,但不可做攪屎掍,禍害到普羅股民。

 
  亦同時推出了個2.3萬億元人民幣的平穩股市基金,以與興風浪者對著幹,有關這點,日後再談。

 
  不過,無論阿爺怎護A股,市場上仍有批嗜血的投機者,以為憑藉些從華爾街學來的技巧,去鑽保衞力仍未太完備的A股市的空子。阿爺所能做的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以對抗,今次7月1日人行借債就是劍指想炒高中國國債的奸人。

 
  中國近月推出萬億國債去撐發展新興製造業,別有用心人士就去鼓動大眾投資者去搶買債。大眾投資者易被鼓動,是因為銀行存款一再減息,普羅投資者一見有較高息的國債推出,便搶著去買。資金投入多,這些國債的價便上升,更帶動不知就裏的散戶去為賺價,而不是為息而去買債,這些債在二手市場被搶高到不合理水平。一如2000年時的盈科(00008)被搶高至逾140元(以合併後的價計),大戶便出貨,只留下蝕到嘔血的散戶,講這個,是因為港人會有認識。當時港監管機構如醒目及時喝止不合理的股價上升,不少港散戶就可免受害。

 
  港監管機構不出力去護散戶,不代表阿爺不會去護散戶。早在兩個多星期前,人行已公告投資者不要對這些相對高息國債過度追捧,可惜一眾大媽阿叔奸人仍聽不入耳,仍熱炒,國內更有視頻謂會將國債息打至零。於是阿爺便只好出手,怎出手?詳細的見圖。

 
  簡單言是:
 
  1. 人行發債有個流程,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可發債,此即人行是沒有多餘的債去打壓這幫債市炒家;

 
  2. 但今時人行是靈活了,搞出了借債這招,這是借價借個較長時間,拿到債後,便立馬在市場拋售,即是有了彈藥去打炒家;

 
  3. 這個借了即沽,並不是QE,因為沒有增加了國債供應,但就可以把熱炒的債市潑冷水;

 
  4. 國債息立馬回升(債息與債價成反比走,債息升,即是債價跌),炒債價升者立損手,要拋售,大戶炒家一定先走,一如2000年時的盈科大戶便先走貨;

 
  5. 壓不下,人行可再借再沽,直到債市炒家收手為止;

  
  6. 穩定債市後,資金可以往哪裏走?
 
  a. 買樓;
 
  b. 買股。
  
  於是阿爺在壓債價時,可為內房和A股提供了資金,A股於7月2日回升,是有因由,明天續談下半年買乜股好。《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缸邊隨筆 - 石鏡泉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