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9月11日
地溝油vs商業監管
最近台灣地溝油事件鬧得沸騰,由於地溝油對人體有害,自然惹來大?的關注。對香港來說,內地出現地溝油並不陌生,過去中央電視台亦曾揭露不少不法份子,在唯利是圖下妄顧他人的健康,去生產害人的地溝油,這是內地的一個嚴重問題,對此我們也不必忌諱。今次地溝油事件令人擔心之處,是發生地點在台灣,由於台灣食品的聲譽一向良好,台灣竟然也會出現地溝油,這才是讓人意想不到,其實台灣過去也曾出現過地溝油,在三十年前曾有一宗轟動一時的地溝油事件,更不用說在五十年代的日子。不過,這些都是過去式,在以前社會下出現的惡習,到了現在竟然還會再度出現,實在是讓人痛心。
黑心食品的出現,和社會的發展大有關係,尤其是沒有制約的商業環境。現在不少人都推崇歐美的食品安全,認為歐美的食品安全檢查制度嚴謹,但在一百年前,歐美一樣有黑心食品,當中以芝加哥的食品加工的案例最為人所警惕。
故事是這樣的,有記者擔當「臥底」,混進去肉類加工廠當工人,赫然發現工廠在製造香腸和火腿等精製肉類時,會用上腐爛的肉,又或是將死老鼠加進出肉醬內,藉以減省製造成本,加上工廠環境奇劣,所製造出來的肉類根本不適合人所進食,但在盈利追逐下,這些妄顧消費者健康的行為還是出現了。
經過記者的報導,美國政府終於正視問題,大力取締這等黑心食品,在美國政府的強力監管下,現在美國黑心食品大致消除,可是還是偶然出現零星個案,可見出自逐利的黑心行為無法禁絕。
美國的經驗說明了,不管是怎樣嚴謹的監管,也無法讓黑心行為絕跡,唯有靠嚴厲的罰則,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這才可以將黑心行為減至最少。對食品商來說,這趟地溝油事件也指出,每個生產環節中的個體,他們都需要確保原材料的質素,而不是單靠交件上的保證。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