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5年1月20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5年1月20日


從日本看品牌溢價
最近日本表示有意在日本製造的貨品上貼上獨特標籤,藉以區分日本企業在其他地方製造的產品,當中的潛台詞是即使同一個品牌,日本製造的就是比較好,也有點加強民族認同的味道。日本產品質量的大幅提升,還是在上世紀十年代之後的事,之前日本生產的貨品被譏為「日半」貨(即用了半天便會壞掉),在知恥近乎勇的心態下,日本貨品的質量水平隨後大幅提升,其產品零缺憾的生產管理哲學,更是八十年代管理學熱烈探討的課題。

日本貨品受到消費者青睞,也因此日本賺進了大量外匯,國際貿易理論告訴我們,日本企業會投資海外,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生產日本品牌的產品,例如在泰國就有日本的汽車生產。然而,同樣是一輛日本品牌的汽車,在日本生產的會比在泰國生產的較受消費者歡迎,消費者願意付出一個生產地的品牌溢價。

從生產管理的角度看,只要日本企業在海外生產時的質量管理,能夠做到和日本本土同樣的嚴謹,那麼在日本生產或是在海外生產,在質量上應是沒有分別,這是從數據方面去看產品質量。可是我們也要明白,消費者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會有著其數據的感受,例如一輛汽車的性能和安全可以在數據上一樣,但日本本土的裝置手工可能比較幼細,消費者會感受到這些細微的不同之處,就會產生日本製造比較優秀的印象。不要小看這個印象,這個品牌溢價正正可以讓高生產成本,由一個弱項變成一個強項。

香港也有這樣的一個品牌優勢,特別是香港的品牌,在國內或是國際上都是有相當品質。在這方面,香港的營運成本不低,要在競爭劇烈的環境下生存和壯大,靠的不再是價格上的優勢,而是質方面的領先。質量方面的改進,除了是生產和營運上的管理問題之外,更多的是員工的心態,要建立一個重品質的企業文化,員工的質素是重要的一環。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