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6月11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存款證作金融政策工具效用(下)
2015年06月11日
人行正逐步實施利率市場化。(資料圖片)
內地正式推行存單業務,亦即存款證,意味利率市場化已走入最關鍵一步。如無意外,在年底前,中國人民銀行就會正式撤消存款利率上浮幅度限制,之後市場化就會擴展至貸款利率。
可
能,市場仍然流於對利率市場化的憂慮,甚至以為存單業務推行會不利於內銀,近日內銀股在走勢而言,是相當利淡。
不過,凡事有兩面,敢肯定在今年之內,內地在金融政策方面會有更多極具深遠的措施出台,這比糾纏於減低利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更有意義,例如內地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之前談到存單工具其實有助銀行減少再依賴高息理財產品爭取存款,最直接影響是拉低整體資金成本,而非拉高該成本。
不過,要留意一件事,內地存單息率的參考基準,是上海同業拆息,換句說話,貨幣市場利率理論上會更左右銀行資金成本。
既然按同業拆息水平的高與低去制訂,人行開始擔當了更重要的角色,間接上因為存單的推行,人行的貨幣政策,就更有能力去左右或傳導至零售銀行。
存單分短、中、長年期,而涉及的利率就會構成一條利息曲線,只要存單發行量夠多,存單利息曲線就是銀行資金成本的重要參考,而左右曲線就是人行的市場操作及利率調節工具,以後可能就再無所謂官方指標利率這回事。
內地資金流動性從來不是重要問題,最重要其實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單的出現就形同人行貨幣政策的傳導工具,下一步可能要關注的是人行如何建立一個短期目標利率,並且促進銀行更多使用貼現拆借市場。
從加強貨幣政策傳導性或人行要提升零售層面利率的影響角度來看,當局要理順流動性似乎分屬必要,因為太多不必要流動性,銀行就毋須跟人行建立常規拆借活動關係,政策效用就會得個桔。
本港投資者對內地存單可能不覺得是甚麼一回事,但在同一時間,人行已經同時宣布,允許境外人民幣業務參與內地同業債券市場的回購安排,令境外人民幣資金成本大為減輕,相信高息人民幣存款招數以吸納資金的策略,可能經已成為過去式。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