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2015年10月27日
財經評論:磚頭未必保值
■大圍名城跑輸整體樓市,不時傳出蝕讓。 資料圖片
近日投行報告、樓市專家,以至特首都開腔表示樓市已現跌勢,但記者每逢新盤開售日到售樓處採訪,總不乏買家在鏡頭前樓神上身,將「磚頭保值、銀紙貶值」掛在唇邊,彷彿置業是世上最安全的投資。
記者翻查近期物業買賣個案,的確2010
年後一手買家由購入單位、持貨3年或更長、直到SSD鬆綁後轉手,絕大部份賬面都錄得正回報,惟物業升幅跑贏通脹卻絕非必然。
以2011年開售的數個大型新盤為例,辣稅鬆綁後去年開始錄二手交投,其中將軍澳天晉成績彪炳,近期一手業主賣樓最少都錄得近兩成的利潤,部份中小型單位賬面賺幅更加超過七成。
可惜,同一發展商旗下的大角嘴瓏璽,或者同期開賣的大型住宅項目,諸如黃大仙現祟山、洪水橋尚城、大圍名城、日出康城領凱等,都有一手業主轉手時僅賺個位數巴仙,而名城更跑輸整體樓市走勢,不時傳出蝕讓。
賺蝕視乎業主眼光
對比本港統計處編制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011年全年報106點,至今年最新公佈的8月份數據報120.5點,期內升幅達14%,換言之,2011年入市買磚頭的業主,樓價升幅跑輸銀紙貶值速度屬正常。
與此同時,物業升值速度與發展商亦無絕對關係,例如大角嘴瓏璽及將軍澳天晉二手呎價走勢並不全然一致,至於長實(1113)同年推售的名城、領凱及尚城,一手業主命運各異。洪水橋尚城500餘方呎兩房戶,一手業主近期沽售,賬面升幅最多達27%,而三房戶的升值幅度只於一成徘徊,最低僅8%,反映間隔影響回報率以倍數計,而非哪家發展商負責興建。
磚頭保值,實非必然。置業與其他投資一樣,回報多寡只視乎買家入市眼光、置業時機、戶型間隔、地區發展、同類型單位未來供應等,種種細節都會影響物業日後價值。
記者:陳東陽
P.S.以史為鑑,18年前高位接火棒買天水圍嘉湖山莊的一手苦主,要到近年樓價方重返家鄉,煎熬的時日足夠將嬰孩養育成人。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