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財經評論 2018年6月11日

財經評論 2018年6月11日

財經評論:虛擬銀行牌價值所在


■金管局若最終只批出十數張虛擬銀行牌照,相信虛擬銀行仍然有價有市。 資料圖片



金融科技現時熱哄哄,多項政策蓄勢待發,其中一項是虛擬銀行,多達50間機構查詢或有意申請牌照。談論虛擬銀行牌照前,筆者想回顧一下儲值支付工具(SVF)發展。

自從金管局於2016年兩度批出

SVF牌照後,有些成功打入市場,例如僑達國際今年3月已將控制權轉讓予內地公司中新控股(8207),近日有些SVF公司見有利可圖,四圍拍門尋找買家,而且叫價狼死,不到1億元以上不出售。1億元是甚麼概念?當年SVF牌照最低資本要求為2,500萬元,假設現時這些公司資產值達5,000萬元,1億元售出的話,市賬率可達2倍。

再看看今天虛擬銀行牌照申請,有些公司說3億元最低資本要求高,但對某些公司而言不算是甚麼錢。能夠正常經營當然好,若果意興闌珊,大不了將牌照出售,按市賬率2倍計,3億元資本變3億元盈利,進可攻退可守。再想深一層,於本地開設虛擬銀行是否有利可圖?銀行業向來高度競爭,尤其是零售銀行業,很難說仍然可以「做大個餅」,故此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某程度上是零和遊戲,傳統銀行市佔率是否容易搶奪,則要視乎「護城河」是否穩固。

首先,傳統銀行通常具有良好信譽;其次是基建,傳統銀行分行滲透率高,可以鎖定一群愛幫襯分行的客戶;其三是傳統銀行近年積極數碼轉型,不留低任何機會予虛擬銀行。

虛擬銀行在上述環節似乎未有優勢,如此熱烈的反應,背後是有甚麼盤算?筆者認為是垂涎牌照價值居多。物以罕為貴,若果最終金管局只批出十數張牌照,相信仍然有價有市,原因是內地機構過往多年一直垂涎本地金融業牌照。

記者:周家誠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