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2019年10月25日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2019年10月25日


談伸鏹:美國人事業前景暗淡 是機械人的錯?

【專訊】明年又到美國總統大選年,還有一年時間,看似有點遠,但其實所有參選人已經密鑼緊鼓,為明年第一季已開始的黨內各州提名初選(primaries),作好準備。

共和黨選情看似較簡單,只有特朗普總統一個參選人,但當然選情仍有極大暗湧。民主

黨掌控的眾議院已開始了彈劾調查(impeachment inquiry),看來建議正式啟動彈劾程序的機會很高。如在眾議院進行彈劾投票,通過的機會非常高。當然仍需通過參議院的審判程序(Senate trial),到時控辯方必將有一場龍爭虎鬥的辯論。參議院大多數共和黨領袖Mitch McConnell仍未對「烏克蘭門」事件表態,但計劃企圖限制審判時間表,已遭不少兩黨議員反對。要成功通過參議院不容易,美國歷史上從未成功過,需要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暫時只有兩三位共和黨議員如Mitt Romney和Susan Collins等有可能支持彈劾,票數仍不夠。

眾院啟動彈劾調查「烏克蘭門」
支持彈劾的人認為即使最後不成功,但在調查和審判期間,都很可能揭露更多例如逃稅和洗黑錢等其他嫌疑罪行。但特朗普就當然希望可扭轉劣勢,利用預期的被判無罪作為反擊工具,指摘彈劾為另一次無根據的witch hunt(獵巫行動)。

民主黨那邊就熱鬧得多,最初參選人數超過25名,更已進行了4輪辯論大會,10月15日舉行的上一場,被認為仍有機會而被獲邀的已跌至12位。在民調中叮噹馬頭,遠遠領先其他人的是前副總統拜登,和麻省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沃倫),第三位是老將Bernie Sanders(桑德斯),真佩服他,剛做完心臟心術不久,竟繼續參加辯論會,希望他身體健康,能繼續堅持下去。

拜登因兒子Hunter的生意關係,被牽連進烏克蘭事件,對選情有一定影響。Warren就無形中成為最大受惠者,支持率因此上升不少。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陪跑,繼續的原因很多,為下次選舉鋪路、博取被選為副總統提名人、或最少提高知名度,對事業總有幫助。剩下來較為突出的有Pete Buttigieg、Beto O"Rourke和Andrew Yang (楊安澤)。Buttigieg和O"Rourke都是較年輕白人,且都有優秀學歷,亦有良好政績(Buttigieg是市長亦是退伍軍人,O"Rourke曾當眾議員),政治前途光明。

但楊安澤又是何許人物呢?竟然身為華人都這麼厲害,仍可打進最後12強?他年紀不大,只44歲,在紐約州出生,父母來自台灣,爸爸是科學家,媽媽也是科技公司管理層。他自己念的是法律,但只做了一段很短時間律師,很快就加入初創界,最主要是在一間公開試補習公司Manhattan Prep當過CEO,後來把公司賣掉,大概賺了點錢,就創立了一間非牟利的創投公司Venture For America,訓練下一代創業人才。

楊的競選政綱很簡單,主要只有一項,就是警告大家AI、機械人和自動化對未來大量工作崗位的威脅。因此他建議政府給予所有18歲以上美國人每月1000美元的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這個建議聽起來非常吸引和合時宜,所以得到不少人支持,包括Tesla老闆Elon Musk。

克魯明批「Robot恐懼症」過度誇張
在上場辯論會,主持提出相關問題,有研究警告未來十年內,美國25%工作崗位或將受到威脅,參選人有何對策?但後來經濟諾獎得主Paul Krugman(克魯明)在專欄內指出這主持言過其實,研究只說在未來數十年,25%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一定影響。Krugman認為這個「Robot恐懼症」過度誇張,只迎合現代人的偏見,把對經濟的各種缺點,包括貧富懸殊,工作缺乏晉升機會等問題,都賴在自動化頭上。

他指出從工業革命一開始,自動化已不斷取替人類勞動力,在1940年代尾,美國仍有近2000萬人在農業和製造業工作,不少作家和學者擔心大量工人將面臨失業。但結果是完全相反,1950年代是美國經濟的黃金期,不止失業率沒有上升,美國人均工資更大幅上升,製造了大量中產家庭。

當然,很多人為現時情況辯護,又再說"This time is different",認為現今科技進步速度比從前快,所以今次威脅是真的!但Krugman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然不會無的放矢,他提出有力證據,指由2007至2018年,工人生產力增長率,竟比之前11年跌了一半,互聯網的極速發展似乎一點幫助都沒有。我不肯定這比較是否公平,因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肯定對所有經濟指標,包括生產力增長都有影響。

Krugman認為自動化科技發展,必定取替某些舊的工作,但亦必製造出更多新的工種,所以不用過度擔心失業率大升,更毋須因此而訂出UBI政策。在所有民主黨參選者的答案之中,他認為拜登誇大了這個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威脅,Warren則錯誤把責任全推到貿易政策頭上(當然確有部分製造業崗位被外國取替)。Krugman認為Sanders答得最好,說他並不擔心美國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處於50年最低位。但他認為經濟最大問題是公共投資不足,意思是責任在於政府始終通不過大型基建方案。Krugman則認為連私人企業投資也不足,特朗普的減稅只幫了消費和企業回購股份,推高股價。

我的觀點是,Krugman的說法當然有道理,可見將來美國以至整個西方,面對的最大經濟問題並非失業率急升。不足夠基建投資確是美國致命傷,如能改善必有助提高整體經濟效率。私人投資的問題較複雜,很難一概而論,美國每家大企業都很成熟和有經驗,如見到比回購更好的投資機會,肯定不會放過,其他人不用替他們擔憂。改善基建已是最好的幫助,工業政策很多時候反而導致浪費資源和扭曲投資決定。

但如果美國經濟不錯,為何左翼政客如Warren、Sanders、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和楊安澤等大有巿場,右翼民粹主義同樣仍有不少支持者?我相信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過去十年的QE,和可能未來數年西方的貨幣政策主調——負利率,都令貧富懸殊加劇。

服務業受自動化衝擊較小
第二個原因是今次科技變化叫不叫「第四次工業革命」無所謂,但跟從前不同的地方是這次自動化將取替的工種似乎是「從上至下」,而並非過去的「從下至上」趨勢。過去從事農業的人和動物勞動力,被機器取替,不打緊,農民可改到工廠打工。後來工廠也自動化了,藍領工人接受再培訓,就可轉身變成白領工人,或轉行到服務業。現在的挑戰是最頂層的白領工作,包括會計、金融分析、法律、企業行政、甚至醫療診症,和工程設計等,是今次首當其衝的被威脅者!反而大部分的服務業工作者,如醫療護理、餐飲業從業員,和建築業工人等,他們的工種仍然安全。

記憶中,見過一個研究報告,預期最不受自動化所威脅的職業竟然是牙醫助理。我亦光顧過數家以機械人燒菜或當服務員為招徠的餐廳,主要作用仍是打廣告。每台機械人成本隨時數百萬美元,實際經濟效益仍很差。意思即是對愈來愈多人來說,找工作不困難,但要找到以傳統標準認為所謂有前途、有良好發展機會的工作,就將變得愈來愈困難!

人是非常喜歡與其他人比較的動物。開心與否,主要並不取決於個人溫飽,甚至家庭幸福都未必是最重要。要開心,要覺得生命有意義,很多人必須感覺生活不斷改善,事業發展得比上一代和其他人好。這種思想你可以說是有點幼稚,但這是天性,很難改變。

現時很多美國人,以至其他成熟國家的人所面對的問題,正是大部分人所面對的未來事業前景,很難勝過上一代。全球競爭,或許是錯誤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都可能是原因,但AI、機械人,和自動化的發展方向,也實在非常值得關注。

(中環資產持有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專訊】明年又到美國總統大選年,還有一年時間,看似有點遠,但其實所有參選人已經密鑼緊鼓,為明年第一季已開始的黨內各州提名初選(primaries),作好準備。

共和黨選情看似較簡單,只有特朗普總統一個參選人,但當然選情仍有極大暗湧。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已開始了彈劾調查(impeachment inquiry),看來建議正式啟動彈劾程序的機會很高。如在眾議院進行彈劾投票,通過的機會非常高。當然仍需通過參議院的審判程序(Senate trial),到時控辯方必將有一場龍爭虎鬥的辯論。參議院大多數共和黨領袖Mitch McConnell仍未對「烏克蘭門」事件表態,但計劃企圖限制審判時間表,已遭不少兩黨議員反對。要成功通過參議院不容易,美國歷史上從未成功過,需要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暫時只有兩三位共和黨議員如Mitt Romney和Susan Collins等有可能支持彈劾,票數仍不夠。

眾院啟動彈劾調查「烏克蘭門」
支持彈劾的人認為即使最後不成功,但在調查和審判期間,都很可能揭露更多例如逃稅和洗黑錢等其他嫌疑罪行。但特朗普就當然希望可扭轉劣勢,利用預期的被判無罪作為反擊工具,指摘彈劾為另一次無根據的witch hunt(獵巫行動)。

民主黨那邊就熱鬧得多,最初參選人數超過25名,更已進行了4輪辯論大會,10月15日舉行的上一場,被認為仍有機會而被獲邀的已跌至12位。在民調中叮噹馬頭,遠遠領先其他人的是前副總統拜登,和麻省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沃倫),第三位是老將Bernie Sanders(桑德斯),真佩服他,剛做完心臟心術不久,竟繼續參加辯論會,希望他身體健康,能繼續堅持下去。

拜登因兒子Hunter的生意關係,被牽連進烏克蘭事件,對選情有一定影響。Warren就無形中成為最大受惠者,支持率因此上升不少。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陪跑,繼續的原因很多,為下次選舉鋪路、博取被選為副總統提名人、或最少提高知名度,對事業總有幫助。剩下來較為突出的有Pete Buttigieg、Beto O"Rourke和Andrew Yang (楊安澤)。Buttigieg和O"Rourke都是較年輕白人,且都有優秀學歷,亦有良好政績(Buttigieg是市長亦是退伍軍人,O"Rourke曾當眾議員),政治前途光明。

但楊安澤又是何許人物呢?竟然身為華人都這麼厲害,仍可打進最後12強?他年紀不大,只44歲,在紐約州出生,父母來自台灣,爸爸是科學家,媽媽也是科技公司管理層。他自己念的是法律,但只做了一段很短時間律師,很快就加入初創界,最主要是在一間公開試補習公司Manhattan Prep當過CEO,後來把公司賣掉,大概賺了點錢,就創立了一間非牟利的創投公司Venture For America,訓練下一代創業人才。

楊的競選政綱很簡單,主要只有一項,就是警告大家AI、機械人和自動化對未來大量工作崗位的威脅。因此他建議政府給予所有18歲以上美國人每月1000美元的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這個建議聽起來非常吸引和合時宜,所以得到不少人支持,包括Tesla老闆Elon Musk。

克魯明批「Robot恐懼症」過度誇張
在上場辯論會,主持提出相關問題,有研究警告未來十年內,美國25%工作崗位或將受到威脅,參選人有何對策?但後來經濟諾獎得主Paul Krugman(克魯明)在專欄內指出這主持言過其實,研究只說在未來數十年,25%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一定影響。Krugman認為這個「Robot恐懼症」過度誇張,只迎合現代人的偏見,把對經濟的各種缺點,包括貧富懸殊,工作缺乏晉升機會等問題,都賴在自動化頭上。

他指出從工業革命一開始,自動化已不斷取替人類勞動力,在1940年代尾,美國仍有近2000萬人在農業和製造業工作,不少作家和學者擔心大量工人將面臨失業。但結果是完全相反,1950年代是美國經濟的黃金期,不止失業率沒有上升,美國人均工資更大幅上升,製造了大量中產家庭。

當然,很多人為現時情況辯護,又再說"This time is different",認為現今科技進步速度比從前快,所以今次威脅是真的!但Krugman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然不會無的放矢,他提出有力證據,指由2007至2018年,工人生產力增長率,竟比之前11年跌了一半,互聯網的極速發展似乎一點幫助都沒有。我不肯定這比較是否公平,因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肯定對所有經濟指標,包括生產力增長都有影響。

Krugman認為自動化科技發展,必定取替某些舊的工作,但亦必製造出更多新的工種,所以不用過度擔心失業率大升,更毋須因此而訂出UBI政策。在所有民主黨參選者的答案之中,他認為拜登誇大了這個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威脅,Warren則錯誤把責任全推到貿易政策頭上(當然確有部分製造業崗位被外國取替)。Krugman認為Sanders答得最好,說他並不擔心美國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處於50年最低位。但他認為經濟最大問題是公共投資不足,意思是責任在於政府始終通不過大型基建方案。Krugman則認為連私人企業投資也不足,特朗普的減稅只幫了消費和企業回購股份,推高股價。

我的觀點是,Krugman的說法當然有道理,可見將來美國以至整個西方,面對的最大經濟問題並非失業率急升。不足夠基建投資確是美國致命傷,如能改善必有助提高整體經濟效率。私人投資的問題較複雜,很難一概而論,美國每家大企業都很成熟和有經驗,如見到比回購更好的投資機會,肯定不會放過,其他人不用替他們擔憂。改善基建已是最好的幫助,工業政策很多時候反而導致浪費資源和扭曲投資決定。

但如果美國經濟不錯,為何左翼政客如Warren、Sanders、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和楊安澤等大有巿場,右翼民粹主義同樣仍有不少支持者?我相信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過去十年的QE,和可能未來數年西方的貨幣政策主調——負利率,都令貧富懸殊加劇。

服務業受自動化衝擊較小
第二個原因是今次科技變化叫不叫「第四次工業革命」無所謂,但跟從前不同的地方是這次自動化將取替的工種似乎是「從上至下」,而並非過去的「從下至上」趨勢。過去從事農業的人和動物勞動力,被機器取替,不打緊,農民可改到工廠打工。後來工廠也自動化了,藍領工人接受再培訓,就可轉身變成白領工人,或轉行到服務業。現在的挑戰是最頂層的白領工作,包括會計、金融分析、法律、企業行政、甚至醫療診症,和工程設計等,是今次首當其衝的被威脅者!反而大部分的服務業工作者,如醫療護理、餐飲業從業員,和建築業工人等,他們的工種仍然安全。

記憶中,見過一個研究報告,預期最不受自動化所威脅的職業竟然是牙醫助理。我亦光顧過數家以機械人燒菜或當服務員為招徠的餐廳,主要作用仍是打廣告。每台機械人成本隨時數百萬美元,實際經濟效益仍很差。意思即是對愈來愈多人來說,找工作不困難,但要找到以傳統標準認為所謂有前途、有良好發展機會的工作,就將變得愈來愈困難!

人是非常喜歡與其他人比較的動物。開心與否,主要並不取決於個人溫飽,甚至家庭幸福都未必是最重要。要開心,要覺得生命有意義,很多人必須感覺生活不斷改善,事業發展得比上一代和其他人好。這種思想你可以說是有點幼稚,但這是天性,很難改變。

現時很多美國人,以至其他成熟國家的人所面對的問題,正是大部分人所面對的未來事業前景,很難勝過上一代。全球競爭,或許是錯誤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都可能是原因,但AI、機械人,和自動化的發展方向,也實在非常值得關注。

(中環資產持有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