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2021年10月18日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2021年10月18日


金融High Tea——商品暴升 豬肉暴跌
上周港股只有三個交易日,恒指上周五收報25330點,科網股表現較佳,連續第三個星期錄得升幅;科指收報6318點。

  外圍上周表現強勁,最後一個交易日乘著零售數據勝預期,加上企業季績強勁,刺激杜指收報35294點,急升382點;

標指收報4471點,升33點;納指收報14897點,升73點。全周杜指、標指、納指分別收市累升1.6%、1.8%、2.2%。

  美股在華府同意暫時提高債務上限至12月3日後,開始又炒資金市,比特幣造價回勇,市場對美國退市恐懼暫時有減退跡象,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James Gorman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該行正在為加息做準備,又指當前市場亦已經消化了對縮減買債及加息的衝擊。

大摩開口 為迎接加息準備
  外圍對通脹和加息大安旨意,對比下,內地防險意識就濃烈好多,市場傳出中央對銀行及金融機構防險措施關注,隨後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

  根據公佈,新規定主要內容包括明確附加監管指標要求,包括附加資本、附加槓桿率等,同時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要制定集團層面的恢復計劃和處置計劃建議,並按規定提交人民銀行牽頭的危機管理小組進行審查。

巡視組落香港 查中資銀行
  根據《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基於2020年數據,評估認定了19間內地系統重要性銀行,包括六間國有商業銀行、九間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四間城市商業銀行。按系統重要性得分從低到高分為五組:第一組八間,包括平安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第二組四間,包括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第三組三間,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重要性系統銀行名單公佈時,外界曾關注銀行在資本上承受的壓力,現在再提出額外規定,相信影響有限,不過心理上或者有點衝擊。

加強佈防樓市 管控不似會停
  上周內地有消息指中共中紀委轄下的中央巡視組,進駐人行、銀保監、中證監以及四大內銀等25個金融機構。中央巡視組亦進駐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及信達。

  知情人士話,中央巡視組不但在內地巡視,仲殺到香港,進駐香港大型中資銀行查借貸。若借了俾出事的內房商,在港的中資銀行都有得震,無得瞓。

  央行加息對重要銀行的監管,相信與防範內房財政頻亮紅燈有關。有活躍內地的金融界大佬直言,內房商為了取得融資,先向正規金融機構借錢,四出交結關係,再向私人融資,以高息再行借貸,為了爭取在售樓排行榜領先地位,做大銷售額,借爆在所不惜,這種「西部式市場」是發展初階段常見的勢態。現在中央要防控樓市風險,限制借貸,是想爭取軟著陸,過程中自然可能影響銀行,所以要小心翼翼,涉及板塊短期內都會瀰漫審慎氣氛。從中央對金融風險加強佈防,大佬認為內地對內房管控仍不會放鬆。

  上周五雖然指數向上,但內房股逆市下跌,中海外(688)收跌4%,報17.3元;潤地(1109)亦挫2%,收報31.6元;碧桂園(2007)則跌1%,收報7.69元;世茂(813)跌2%,報12.9元,民企內房短期壓力不易解除。

豬肉股成雷區 萬洲添壓
  除了銀行內房,另一個股市雷區是豬肉股。內地肉價不斷下挫,拖低整體消費指數,在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背景下,內地豬肉股集體「爆雷」,估計三個季度豬肉股虧損超百億元。業內估計,有「豬茅」之稱的A股牧原股份第三季度預虧5億至10億元人民幣,其他大股正邦科技三季度預虧55億至65億元,新希望預虧26億元至30億元。

  對於業績變動原因,牧原股份表示,雖然公司生產量增加,但由於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年前三季度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導致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香港掛牌的豬肉股主要有萬洲(288),公司早前因為大股東父子內訌鬧出負面消息下插,上周收報5.1元,接近今年最低價,但無論從消息面抑或基本面,都仲未係撈底時間。

  內地肉價年前曾經暴漲,主要因為豬瘟加上食飼周期疊加因素,當豬農大舉加養小豬,供應大增,立即造成價格急跌。這種情況在商品同樣經常出現,過去兩年商品價格受行情不振影響減產,去年起內地經濟回復,加上美國重啟經濟,造成油價、煤價、金屬價格持續攀升,一如年前豬價。從同一時間,商品暴升、豬肉暴跌,可見通脹和資金不是唯一決定價格因素,供應起落都會左右價格。豬價現在滑坡形成趨勢,要扭轉需要一段時間,到豬平傷農壓抑供應才會改變。同樣,天然氣、商品等能源在冬季樽頸炒上,都不會話停就即刻會停。

成本高售價低 侵蝕盈利
  另一方面,環球商品和通脹大升,令人擔心中國也受影響,但最新數字顯示,中國暫無消費層面的通脹壓力。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內地九月的通脹數據,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按年大升10.7%,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則僅升0.7%。PPI與CPI的差距出現雙位數,創下1993年以來最高值,反映內地上遊生產物價,無法傳導致下遊消費者。PPI上升主要因為各種原材料價格高漲所影響,包括大宗商品、能源價格在今年在都大升,政策容許電價升幅進一步擴大到20%,大上遊製造業成本會進一步加大。

  內地PPI大升時,CPI卻仍然低企,美國最新的CPI同比增加為5.4%,亞洲經濟體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也錄得超過2%升幅。即使把能源與食品撇除,內地9月的CPI仍只有1.2%升幅。內地CPI明顯比PPI低,第一就反映內地消費者需求彈性高,對價格升幅敏感,自然壓制CPI上升。反之,美國對國民有大量疫情補貼,消費者不問價買東西,需求彈性低,消費者無論價格高低都去消費,價格就大升。第二是中國偏緊的貨幣政策,阻截了美元外溢效應,人民幣升值,更減少輸入性通脹壓力。

  內地CPI低PPI高,只對商品股有利,對下遊企業盈利有直接影響,成本升售價不升,侵蝕了利潤。以電企為例,煤價大升電費升幅有限,出現一發電即蝕的狀況,現在放寬了電價上限略有幫助,但煤價一日不回,內地電廠仍然無運行。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