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政經密碼 - 周顯 2024年6月20日

政經密碼 - 周顯 2024年6月20日


美國要重拾製造業 只有產業降級
美國要重拾製造業 只有產業降級


美國製造業的零部件年生產量,與中國仍有大差距。(資料圖片)

日前,我看台灣名嘴郭正亮的一條視頻,談到美國的造船業,能否追上中國,他的答案是永遠也追不上。

其理由是,造船業是一條龐大的供應鏈,大量部件都需要不同的工廠去製造,

現時美國的年生產量是7萬噸,中國則是2千多萬噸,如此大的差距,因此不可能追回來。

這說法固然是言之成理,但這卻無法解釋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非但一窮二白,而且完全沒有工業產能,為甚麼可以在70多年之內,發展出齊備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產業鏈,也是唯一的一個國家做到。

當然,有一些產業,是科研能力的問題,如晶片設計,非洲國家便沒這能力設計出來。可是,製作技術只是末節,再加上,非但美國曾經有過這技術,它的附庸國如韓國是世界第二造船大國,一聲令下,也必然會向美國輸送技術,理論上,美國要重拾造船業,只會是時間問題,而不可能永遠不能追及。

再說,中國當年的底子薄,才要花幾十年,美國的底子厚,所花的時間應該少得多吧?

要想深入討論這課題,得回到一個基本的問題:這些年來,美國為何放棄了造船業?



這原因就是產業分工:這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是把產業分工至不同國家,它因而把造船業和其他大量產業分配到其他國家。

問題在於:美國是根據甚麼標準來分配這些產業?這原則很簡單:它把利潤最高的,如金融業、高科技,留給自己,把低產值的,首先是五十年代的紡織業,然後是電器製造,甚至是汽車業等等。總之,它牢牢抓著的,是利潤最高的金融業和新經濟產業,例如先前的科網,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太空科技等。

正是這政策,保障了美國在這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好吃的果子都給他吃了。



反過來說,如果美國重拾造船業,或者是特朗普所說的,要把產業鏈重新回到美國,那麼,它唯一的做法,就是把現有產業降級,犧牲GDP增長……不過,美國是一個自由經濟國家,就是政府想這樣做,恐怕資本家也不會跟從。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