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跨晒界 - 盧健生 2024年9月9日

跨晒界 - 盧健生 2024年9月9日


盧健生 - 做功課 | 跨曬界


  微博上有一位@王也-LIKEMUSIC,連劉德華《今天 Is The Day》演唱會,都能做一個評測視頻。我看了看,觀看次數高達970萬,厲害不?他是特意跑到上海去觀賞,然後根據自己的體驗,用他的話說:「為大家從各個維度,深度解析這場演唱會,為甚麼會如

此火爆?」劉德華演唱會,有多火爆,看黃牛票價,就知。 

  今時今日,我們打算買一件東西,都會所謂的「做功課」,就是上網看產品評測。看YouTube已經是我日常休閒娛樂的一部分,在YouTube看產品評測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外國、香港和內地,不同KOL用不同語言不同風格的評測視頻。看到喜歡的,就點讚,訂閱他的頻道。比如我最近考慮買一輛電動車,我就去找評測這款車的KOL,多看幾個不同的評測,慢慢就有了自己的觀感,增加或減少對這款車的購買欲望。 

  內地現在最火熱的一個市場,就是電動車(內地叫新能源車),各車廠各大品牌大鬥法,各自出盡法寶宣傳。小米董事長雷軍,更親自上陣,學習駕駛飄移示範自家旗下小米SU7,一個字,服!

  其他車企品牌也有大量KOL網紅,幫他們旗下電動車做評測。我的理解,部分KOL是車企公關推廣行為,部分KOL則是為了推廣自己,借評測某熱門型號車型,來增加自己頻道的流量,這就是所謂的「蹭流量」。 

  以我所知,頂級的KOL,做產品評測,是收取一定報酬的。普通的KOL,可能沒有金錢報酬,只能拿到一件免費產品,比如做手機評測的。如果做汽車評測,那就只可以借用所謂的「媒體車」,做完評測體驗完歸還。

  頂級KOL做汽車評測,收取了報酬,通常都會避重就輕,隱惡揚善。我自己就會多看不同KOL意見,結合網上及朋友的其他訊息,才下結論。 

  前不久一位叫袁啟聰的資深車評人,測試了某品牌電動車後,因為裏面的所謂「不當言論」,在內地被全網封禁了一星期。我去YouTube找了那條視頻看了,我覺得袁老師只是說出了自己感受,沒有甚麼大問題。至於當時有否「搶呔」那些,見仁見智吧,反正電光火石瞬間,那就是他的感受他的意見,作為車企你可以不同意,但要把人家封禁,有點太過了。 

  結果就是,我以後肯定不會買該車企產品。還有,我關注了袁老師微博和YouTube頻道。

視覺科技CEO
盧健生
跨晒界 - 盧健生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