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股壇 - 黃偉康 2013年6月27日
黃偉康 論盡股壇 阿媽打仔
諾貝爾經濟學家蒙代爾(Robert Mundell)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應對內地「錢荒」的方式相當奇怪。作為一個美國經濟學家,中國的行為當然是「匪夷所思」,情況就正如當中國有疫情傳出的時候,會有人搶鹽;內地人搶購益力多的原因,是為了減肥;還有內地其中一本禁書提到,中國有些地方政府之公數支出,其中一項為「賭博開支」,大家聽了是否「匪夷所思」?亦正因為內地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人行今次應對內地「錢荒」之行為,其實十分「正常」,正如劉華在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寒戰》所言:「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方法。」
蒙代爾覺得人行的行為奇怪之原因,為一般而言,中央銀行收緊資金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宏觀經濟過熱的問題,因為信貸緊縮會削弱經濟擴張。可是現在中國經濟增長正出現壓力,所以人行在現階段去收緊銀根,將會不利於經濟增長,故此蒙代爾認為,流動性短缺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威脅。不過,我卻想反問蒙代爾,如果人行在面對「錢荒」的時候,如其他央行般大量釋出資金,這又是否真的會對中國的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雖然我的反問不會有回應,而且反問一個諾貝爾經濟學家做法有一點大膽,但作為經濟及金融分析,不是應該從問題的根本出發,而非單為了回應市場的反應作出評論嗎?大家還記得我早前提過的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問題嗎?行為經濟學其實是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等基本假設的不足,如果以我自己的個人理解作為分析,就是當大家看到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尤其是A股在6月份急速下跌,就斷定了人行應對內地「錢荒」的方式奇怪,可是如果大家再細心分析一下各商業銀行在6月份的貸款行為,同樣奇怪,而當中部分銀行的目的,更是為了粉飾中期業績,那麼人行的行為其實是合情合理,因為就算釋出資金,都不代表經濟可以受惠,但反過來卻會引發後遺症,當中包括銀行的潛在壞帳只會愈滾愈大。當然,人行近日的行動,似乎是對銀行多年的大量放貸行動而作出懲罰,並希望透過整頓行動,令銀行回復穩定適當的信貸增長,不過卻出現「阿媽打仔,旁人遭殃」的情況,可是各位有沒有想過,「阿媽縱仔」,最終換來的結果可能是阿仔日後會「殺人放火」。故此,就算蒙代爾如何對人行的行動提出懷疑,但他在《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中,最後幾句話卻似乎是精要所在:「中國經濟硬著陸出現機會不大,因為政府有很多工具,包括擴張項目、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如果美國聯儲局年底前停止債券購買計劃,美國經濟有更大的可能重新陷入衰退。所以他認為中國的情況與美國截然不同。」由此可見,蒙代爾根本明白何為「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方法」的道理,錯的可能是《華爾街日報》用了「Mundell: Strange Crunch for China」這樣的標題,因為蒙代爾真正質疑的是美國聯儲局,而非人民銀行。
黃偉康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
筆者為獨立股評人
wong.waihong@yahoo.com
weibo.com/wongwaihong
論盡股壇 - 黃偉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