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 2013年8月12日
金融High Tea——看好在哪裏?
2013年8月12日
上周五港股彈番151點,皆因中國公佈的經濟數據好過預期。國家統計局上周五發佈的資料顯示,反映中國製造業狀況的7月份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9.7%,增長較6月份的8.9%加快,亦比市場預期增長9%的數字為高。7月份工業增加值較6月份增長0.88%,對比去年6月份則增長0.68%,按月增長加大,亦顯示內地製造業有少少回復的趨勢。
另外,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一直處於通縮之中,上周五公佈7月份全國PPI按年下降2.3%,但較6月份跌幅2.7%有所好轉。按月比較則下降0.3%,對上接連3個月的表月跌幅都係0.6%,7月降幅減到0.3%,同樣顯示按月跌勢開始放緩。結論係中國的製造業仍然唔好景,仍然有價格通縮,但情況已有改善。
老外對中國經濟情況仍然審慎,SG環球經濟的研究報告話,外界希望中國政府有更多投資,但不想中國加速放貸,要求中國政府大大改善資金的配置,不要將錢放到無效的地方。這不是一種魔術,不會馬上見效,所以要有容忍和耐性,SG環球經濟呢個評論都算溫和啦。
高盛警告中國泡沫
高盛的報告就激少少。高盛上周三發表一份中國信貸狀況的報告,報告指中國的信貸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高速擴張,更大問題是愈來愈多的資金,原來是通過本質上風險更大、透明度更低的「影子銀行」借出(影子銀行貸款佔企業和消費者貸款,由2008年的20%增至現在約45%)。在多年擴張後,預測到今年年底,中國的銀行業資產將會增加到約14萬億美元,按照評級機構惠譽國際的估算,中國銀行業資產屆時已追上美國商業銀行的全部資產;也就是說,自2008年起的5年時間中,中國將會完整複製整個美國銀行系統。中國總債務佔經濟總值的比重,亦由2008年的153%升到今年預期的219%。
高盛直指,過去5年中國發生的,實際上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貨幣刺激。人們總是關注着美國的量化寬鬆,但是考慮到中國的信貸增長規模,惠譽國際認為中國削減任何信貸增長速度,都可和美國聯儲局減少量化寬鬆相比擬,至少中國減少放水,不會比美國減放水影響力更低。
高盛強調,如果中國這個泡沫破裂,可能會有18.6萬億人民幣(3萬億美元)的壞帳。從歷史上來看,信貸超速擴張後,就出現信貸危機,中國這種擴張並沒有相應的經濟增長,而且大部份信貸增長中更多的「影子」來源,令其健康程度更成疑問。
四大因素觸發爆泡
高盛認為,有4個令信貸泡沫破裂的觸發點:第1,經濟需求弱勢,主要因為出口低迷,或者是內地產能過剩造成。第2,政府有意收緊,政府對貨幣、財政和外匯實施監管措施,在控制信貸增長時觸發預期之外的後果。第3,對隱性擔保失去信心,客戶從銀行購買信託或理財產品時,以為有銀行的「隱性擔保」,當這些理財產品開始頻繁地違約時,投資者才認識到這些產其實沒有受銀行擔保,屆時這些產品的需求將會大幅減少,觸發融資短缺。地方政府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承擔的貸款,也存在這種似有還無的隱性擔保,將會是另一個風險來源。
第4,地產業的崩潰,內地樓價大跌的觸發點,可能是政府作出宏觀調控導致價格下跌預期,也可以是大規模徵收物業稅等事件,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高盛認為,前3項是逼在眉睫的風險,最後1點,或許政府不會嚴格推進控制樓價的措施。
高盛認為在危機面前,中國決策者們面對的選擇是「主動」還是「隱忍」?
中國已經開始更積極處理已有的信貸風險,又通過財政、貨幣和其他改革措施壓制可能的新風險。高盛認為,中國的優先選擇將是主動解決問題,但是也會在某些時期選擇隱忍,延遲處理而不會加劇問題,以便維持經濟增長,避免動手術反而觸發信貸風險。這將是一個微妙的平衡,但是也是一個中國必須接受的挑戰。更近期而言,改革可能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股市以及信貸表現構成不利因素。
回應兩難落刀有術
高盛報告發表後,並未見中國政府有何回應。其實高盛在2010年5月亦曾發表報告,指中國已成「負債大國」,發改委官員當時回應話,雖然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值得高度關注,但現實的風險爆發可能性較細,單計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佔經濟比重在40%至50%之間,而且中國政府和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相比,仍有獨特的優勢,即中國政府的資產非常多,除了土地外,還有很多可變現的國有資產,一旦需要即可以變現,這是西方國家所欠缺的。
如今3年過去,高盛再發報告,警告中國債務危機可能爆泡,顯見中國過去3年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還在惡化中。
我覺得高盛報告有一個類比值得關注,佢話中國過去5年變相放水,比美國量化寬鬆更多,中國如今要收水的影響不會比美國收水少,這是合理估計。中國政府面對的難題是不能不收,但也不能太快去收,收得太急本身已可能觸發泡沫爆煲。
睇完高盛報告,我有幾點投資建議︰
第1,不要再怕通脹。過去幾年全球大量放水時,觸發了全球通脹,先是商品漲;再是環球樓價漲;然後到美股歐股日股漲。在高通脹、價升的年代,盲目投資都會贏。後來商品最先爆,現時加拿大、澳洲、南韓樓市已在回軟(但歐、美、中國樓價仍在升);美國、歐洲、日股仍向高處炒,它們是後升的資產,先升先跌,後升後跌。資產大通脹後,小心來個資產大通縮,商品價格大跌已是最佳示範。
人仔價呆 不要盲買
第2,人民幣不可盲買。我估按內地管理層的期望,人民幣走勢未來都是不升不跌居多。按理日圓下跌,人民幣幣值跟跌可以促進出口,但貶值可能會觸發資金大幅流走,風險不低;但人仔再大升,對經濟的壓力亦大,所以最好是不升不跌。既然人民幣不似會大升,就不用將大量資金不斷轉入人民幣中了。那怕黑天鵝出現的機會只是1%,都是一種機會成本。
陸羽仁
上一頁 下一頁
金融High Tea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