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7月3日
環境評估是怎樣運作的?
香港現在進步大型工程項目時,都會有環境評估這一個考慮,因為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凡是工程項目必須要在環評中過關,否則工程項目便不能進行。
環評是一個文明社會的產品,以前社會在發展時往往強調發展的重要性,因而對環境的影響給忽視了,也造成了對環境不可逆轉的改變。近代商業思潮已不再是一面倒的向發展和經營方面靠攏,而是要在各方持份者利益中取得平衡,可是環境是一個公共財,理論上是大眾的利益所在,但這個公共財卻不會說話,而環評正是給這個不會說話的公共持份者一個平等的申訴,所以是一個文明社會應盡之義。
香港環評受到重視主要還是近十多年間的事,一九九八年實施的「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對香港環評設下了規範,也是香港近代工程界對環評開始重視的開始。一般而言,工程要進行環境評估,去評定工程會對環境有怎樣的影響,假如這些影響是顯著的,環評報告也要有建議去作補救措施。不少人對環評有著不同的期望和理解,有人以為環評是審核一個項目的生死,因為項目通過不了環評,等於宣判了這個項目的死刑,可是環評也提供了補救建議,只要補救建議可以做到令人接受的環境影響,在環評上還是過關,例如在落馬州支線的興建時,環評對地面鐵路是負面的,因而要將部份鐵路建在地下,在造價上是增加了不少,可是卻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
在環評上一個常見的爭議是,大家對環評的期望不一樣,例如有人覺得一個工程只要是對環境有影響的話,就是不應進行該項工程,即使環評中有補救的建議,也認為是不能接受。也從商業的角度看,人的經濟活動是各方互動的影響,人類的各項所需都無可避免地影響著環境,要做到「零環境影響」,除非人類完全絕跡,否則根本是不可能的。近代商業重視的是一個永續的概念,即以一個可持續的態度來經營商業,而不是殺雞取卵式的掠奪。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