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8月14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8月14日


消費和儲蓄
總體經濟學的一個入門概念,是消費、儲蓄和投資。一個社會所產生的產值,是用來作消費或是儲蓄,儲蓄起來的產值會用作投資之用,從而增加社會的未來產值。當然,這只是最粗淺的措述,當中還有得多論述的地方;而且,儲蓄這個概念也會受文化和人生經驗所影響。

對儲蓄有一些感概,是緣自前天筆者和兒子的一個經歷。每年兒子都會將所有的利是錢儲起來,筆者明白農曆新年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利是之後,孩子口袋裡多了錢,自然會想買東西,於是玩具店在農曆年間生意大旺,而街上滿地空空如也的紅封包,也引證了一些人會?了利是後便馬上消費。

筆者童年時家境不佳,養成不胡亂花費的習慣,也沒有?了利是便馬上將之花掉的做法,在管教兒子時也不自覺的向他灌輸(一些人或許會說這是洗腦)了這個概念。我們的做法是將利是先放在一旁,到了一段日子後才將紅包拆開,目的是不希望受「橫財」所影響。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當有了得來容易的「橫財」後,其消費和投資行為會變得進取,所以筆者故意將兒子的利是錢放在一旁,而且不讓其知悉當中金額有多少;久而久之,兒子也沒有?了利是後便吵著要馬上將之花掉的習性。

前天筆者和兒子一起拆利是,再將其儲下來的零用金和學校給的獎學金,一併往銀行排隊存款。排隊的目的也是要兒子感受這個儲蓄過程,當他看到櫃員將鈔票逐張點算,

這個感覺很劄實,也是要他明白儲蓄的不容易。現在這個十五歲的年輕人擁有了他人生第一個的一萬元,一萬元在今天的香港並不算很多,但對一個只有十五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少的財富,也是過去十五年來他儲蓄的成果。

這種強調儲蓄的做法,在今天的消費主導社會自然格格不入,和不少人的理財哲學也不一樣,可見上一代的經濟行為會和下一代的差異。經濟學有趣之處,就是多樣化和生活化,不少人覺得經濟學不像自然科學般恆久不變,可是經濟學由於是有關人的行為,經濟學也會隨時代改變而有新的見解,而正是這種改變,經濟學也變得趣味盎然。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