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3月3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官府的無奈 市民的憤慨
2015年03月03日
金管局近年接連推出逆周期措施,惟樓價持續攀升。 (資料圖片)
因為幾十年前的聯繫匯率、因為好幾年前曾蔭權政策的徹底失誤,本港既輸入與經濟現況徹底相違背的貨幣政策,拱手相讓利率制定自主權,同時間樓市供求失衡,造成雙重資產泡沫的催化。因為資產泡沫風險的加劇,官府對銀行採取各適其適的貸款政策限制。因為樓市熾熱造成的槓桿效應,可能會影響銀行體系,官府又再推進一步,收緊按揭貸款成數。最後,因為許多個因為,真正用家、有物業自住需求的市民,上車門檻及資金成本遂不斷增加,官府說無奈,但市民亦必憤慨。
政府的政策錯誤,從來沒有責任自責,反過來要銀行承擔。而為監控銀行體系的風險,責任卻由市民來承受,這是極為豈有此理的。政府口口聲聲要照顧市民,但政策錯誤之餘,亦不斷任由維持金融體系的風險成本,全數轉嫁普羅百姓,這是一個甚麼政府?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沒有逆周期措施,樓市可以穩定發展嗎?但多年來,多次逆周期政策,樓市有過穩定表現嗎?陳德霖又說,不增加措施,槓桿借貸水平及家庭借貸比率不斷上升,會危及金融體系。但既然最常規及合理的銀行借貸渠道要落閘,市民不但沒有減槓桿,反而為求一磚在手,被迫使向民間借貸、或向財務公司申請貸款,這完全是變相未有控制風險之餘,其實是加速風險的形成,這就是所謂「穩健」嗎?
說穿了,民間借貸、財務公司都不是金管局管轄範圍,不見為妙,只要數字顯示銀行還可,在高資產價格環境下,貸款組合質素未有惡化,金管局就可以向外聲稱交足功課,某程度上,其實就等於自欺欺人。
如果樓市未能降溫,樓價又未能達致一個均衡合理水平,似乎七成按揭成數上限,勢將成為香港的集體回憶了,唉!! 收緊按揭成數,借盡六成,一個400萬、500萬元的單位,首期動輒要160萬至200萬元,一個年輕小家庭,假設月入合共5萬元計,就算不花分文,亦起碼要3年有多時間才籌夠首期。
樓價進一步上升的同時,按揭借貸卻進一步艱難,只會造成雙重鼓勵:鼓勵準買家盡快買,因為愈遲購買,撇除樓價上升的風險,亦都會同時面對按揭借貸上限進一步收緊的風險;第二個鼓勵是業主,鼓勵他們更堅定不移地持貨。某官員說,金管局收緊按揭政策,是為讓市民消除置業風險,查實,從周末日的情況來說,政府今次再出辣招,是變相更讓市民認清不盡快置業的風險。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