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10月14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10月14日

提升預測質素 需留意基本機率
2015年10月14日
  上周談到,沃頓商學院的泰洛克教授﹙Philip E. Tetlock﹚,舉辦了一個名為「良好判斷計劃」的競賽。很多參與者事後回顧,都認為從競賽過程中,學到寶貴的經驗。

  例如一位在紐約投資研究機構工作的分析員,感歎在一個領域擁有大量知識,與成為成功的

預測者,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他自問在這次競賽中,與財經有關的問題,表現幾乎一敗塗地,令他變得謙卑起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震撼教育,大抵日常工作時,沒有如像良好判斷計劃般,一來清楚列明要預測的問題,二來要求詳細記錄判斷的過程、結果。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模模糊糊,難免大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另一位同樣在紐約工作的電影人、歌劇監製,則表示對他最有用的,是學到可以改用機會率的眼光,而放棄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斷。不少人看事物時,經常抱有強烈的好惡情感,學會這個方法,有助作出比較客觀持平的判斷,從而提升準確度。

  除了個別參加者的感想外,從整個良好判斷計劃中,還可以得出甚麼結論,有助提升日後預測的質素?首先是預測技術,有高低之分,並不但靠運氣。由於專家的往績不好,很多人改而認為預測準否,只看運氣。但在計劃中可見,以作二百次預測計,先選出頭廿五次表現最好者,發現他們在餘下百多項預測中,同樣名列前茅。

  上回講過的超級預測者,準確度高達97%。如果靠運,應該大家回歸平均,不會有人秤先;出現超級預測者,足證是有技巧。

  組隊分工 減低錯誤
  增進技術的兩大方法,一是訓練,二是組隊﹙十二至十五人﹚。訓練前文已述;組隊好處,是可以分工、情報共享和聽取反向意見。單是這兩點,已能令錯誤的機率下降。當眾多超級預測者,組成一隊,效果更為顯著。不過重點是隊伍要熨平階級,人人能平等發言,攤分工作,才能盡量發揮各人才能之餘,意見、結論不會過早傾斜。

  調節估計頻密
  上周談過,泰洛克教導參賽者,隨着新消息、證據出現,要勇於調整看法。學以致用之後,是否真能提升表現?研究人員翻查績效,發現最準確的預測者,調節自己估計的次數,比其他參與者頻密。另一方面,這班超級預測者,在進行調節時,每次的幅度卻又比其他參與者小。這種碎步密密行,反映他們有留意事情的進展,而且反應恰如其分,不會過敏,以偏蓋全。

  或者大家會問:想提升預測質素,有沒有最快、最易上手的起步點?調整看法等已是預測過程的中後段,如果最初的估計,能較為貼近現實,會是事半功倍。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是留意基本機率﹙base rate﹚。

  例如見到一隻新股,先別忙着幻想它會是下一隻Google﹙GOOGL﹚;反而應該橫向、縱向了解新股表現、同業行情。這樣得出的結論,必定比熱情洋溢的樂觀推想,更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