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6年2月18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6年2月18日


中港股異途?


【晴報專欄】昨日A股升,港股跌,緣何中港異途?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有傳國務院正考慮放鬆撥備覆蓋率,這會利好內銀股。港股沒有受這政策優惠,故A股升,港股則跌。

中國銀監會於2011年頒發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建立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監管標準。

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佔貸款的比例)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佔不良貸款的比例)不低於150%,原則上按兩者孰高的方法確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這項制度對提高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穩健性起到重要作用。

財經雜誌對這個重要作用作了闡釋:撥備覆蓋率計算公式為:撥備覆蓋率=撥備餘額/不良貸款餘額。

算式中分母是不良貸款餘額,當撥備覆蓋率固定時,撥備數取決於不良貸款數,如果不良貸款多,提取的撥備就多,不良貸款少,提取的撥備就少。這個指標具有很重的周期性。當經濟形勢很好時,由於一片繁榮,各項經濟指標都很好,銀行的貸款質量就好,不良貸款就少,提取的撥備也很少,但經濟好時,貸款總量一般會大大增加,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

放鬆撥備覆蓋率推升股市
這樣就產生一個矛盾,一方面貸款總量很高,槓桿率也很高;另一方面撥備卻很少,幾乎沒有撥備,一旦經濟下滑,資產質量會迅速下滑,呆帳會迅速增加,而由於沒有足夠的撥備,加上經濟下滑時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補充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能力下降,於是就要發生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的五大投行,由於投行不受美國銀行監管機構監管,也沒有撥備這個概念,加上瘋狂的貪婪,驚人的槓桿,經濟下滑時都紛紛倒下了。以不良貸款為基數的撥備覆蓋率也有類似的效應。

為了彌補上述不足,銀監會推出撥備率這個指標,也叫撥貸比。撥備率計算公式為:撥備率=撥備餘額/貸款餘額。

算式中分母是貸款總數,當撥備率固定時,撥備數取決於貸款總數,貸款總數愈多,撥備額也愈高。這個指標有良好的逆周期作用,當經濟上行時,貸款質量變好,呆帳變少,銀行風險隱藏起來了,用於應對呆帳的準備金按理也可以減少,但由於經濟上行,貸款總量增加,撥備數量不降,反而隨著貸款總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經濟上行到頂點時,撥備額也上升至頂點。由於經濟上行時,銀行效益很好,多提一點撥備對利潤影響不大,銀行不知不覺就把撥備提得非常充足了,一旦經濟波動,風險來臨時就能輕鬆應對。

就撥備覆蓋率和撥備率單項指標看,哪一個指標都有缺陷。

撥備覆蓋率只反映不良貸款與撥備的關係。根據新會計準則要求,銀行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應根據資產實際發生減值跡象提取,資產無論正常還是不良,只要有減值跡象的都應提取相應的減值準備,而撥備覆蓋率只與不良貸款有關,只有當不良發生了才提取相應的撥備,而對大多數銀行而言,真正發生不良的資產很少,一般只佔貸款總數的1%左右,如果只考慮不良,不考慮非不良,相當於抓了芝麻丟了西瓜,一方面由於提取的準備金很少,不足以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另一方面也不能準確反映正常貸款的減值情況。

撥備率只反映貸款損失準備與貸款總量的關係,不反映不良貸款的多少,當一家銀行不良資產很高時,根據撥貸比提取的準備金不能覆蓋所發生的風險。所以,單用哪一個指標控制都是不審慎的。

資產質素下降或至大災難

從「貸款損失準備金在不同計提標準下隨貸款不良率變化表」可以看出,如果只規定撥貸比這個指標,當不良率上升到2.5%以上時,覆蓋率就低於100%,將不能全覆蓋不良貸款;如果只規定撥備覆蓋率這個指標,當不良率很低,趨於零時,提取的撥備很少,也趨於零,這樣不能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如果將非不良貸款與不良貸款分別提取相應準備金,如按非不良貸款1%、不良貸款100%比例提取準備金,只有當不良率等於1.5%至2%之間時,提取的撥備數比較合適,不良率小於1、大於2時,所提撥備都可能偏少。且這種提法當不良貸款上升時,對非不良貸款向下遷徙的可能性沒有預防功能。

運用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雙指標控制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不管銀行資產質量好還是差,都有相應的指標控制。

這項制度還有一個亮點在於,將撥備覆蓋率定在150%,而不是100%,這樣,對不良率高的銀行形成了良好的制約,不僅考慮了對不良貸款的覆蓋,也考慮了對非不良貸款的覆蓋。因為覆蓋率是150%,相當於拿出100%撥備應對不良貸款,同時拿出50%撥備應對非不良貸款。這種設計是非常合理的,因為當一家銀行不良貸款高企時,這家銀行的非不良貸款質量也開始下降,必須引起高度關注,要有足夠的撥備應對這些可能向下遷徙的「非不良貸款」,所以,有三分之一的撥備用於應對非不良貸款,是科學、審慎的。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地區差異大,銀行與銀行之間差別也很大,有的先進銀行已經躋身世界大行的前列,而有的地區銀行卻仍然非常原始,資產質量、盈利模式、風險管理能力都有很大差距,如何針對不同的銀行差別監管呢?銀監會出台的雙指標控制法,較好地解決了針對不同銀行採取不同政策的問題。對於資產質量好、不良貸款率低的銀行,就以貸款總量為衡量標準提取準備金,用於抵禦不可預測的風險,而且以2.5%封頂;對於資產質量差、不良貸款率高的銀行,以不良率為衡量標準,不良率愈高,提取撥備愈多,而且上不封頂。那麼以甚麼標準判斷不良貸款率是高還是低呢?通過計算可以得到一個參考值。因為撥備率=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當撥備率鎖定在2.5%,撥備覆蓋率鎖定在150%時,不良率是一個確定的數,即1.67%。當不良率低於1.67%時,只要撥貸比達標,撥備覆蓋率肯定達標,因此,不用考慮撥備覆蓋率,只需提足2.5%撥貸比就行;當不良率高於1.67%時,只要撥備覆蓋率達標,撥貸比肯定達標,因此,不用考慮撥貸比,只要提足150%撥備覆蓋率就行。這種雙約束制度,不僅對不同銀行有良好的區別監管功能,就是對同一家銀行,在不同時期、不同時點,根據不良率高低可以靈活掌握撥備量值,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撥備指標。

助銀行度過逆周期劣勢
在過去一些年度,一些銀行的撥備率曾高達400%。銀監會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18%,較上季末下降9.62個百分點。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的記者採訪表示,對銀行而言,降低撥備覆蓋的監管要求,有兩大直接利好:一是降低銀行對利潤增速放緩的壓力;二是釋放部分撥備資金,加快不良資產的核銷。

「撥備覆蓋率是逆周期調控手段,在經濟順周期時,銀行應加大撥備計提以備不時之需;在經濟逆周期時,就應該適當調低撥備覆蓋率,減輕銀行壓力,進而鼓勵銀行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因此,從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看,監管部門應該動態調整逆周期調控指標,適當下調撥備覆蓋率的要求。」曾剛稱。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也表示,下調撥備覆蓋率符合逆周期調控的總體思路,有利於商業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實現利潤與風險的平衡,符合當前我國經濟增速趨緩、銀行業管業壓力加劇的客觀現實。

不過,撥備覆蓋率的下調雖然可以減緩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的壓力,但不意味著可以扭轉利潤增速下滑的趨勢。上海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中國銀行業已經迎來利潤負增長時代,今年會於不少銀行的利潤是零增長或負增長,降低撥備覆蓋率要求只能讓銀行利潤的少些,並不能改利潤減少的趨勢。

在嚴苛的撥備監管要求下,一方面是不良資產的繼續「雙升」,另一方面是利潤的不斷下降,銀行業所面臨的這些困局都會影響其經營行為、惜貸、風險厭惡等都是主要表現,導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足,從而形成「經濟下滑-銀行惜貸-經濟下滑」的惡性循環。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按照逆周期調控的思路,在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時,最需要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放鬆撥備覆蓋率的要求,可間接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有利於提高於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中行報告甚至建議,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從現有的150%紅綫下調至100%。同時,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動態撥備覆蓋率調劑機制,並鼓勵商業銀行拓展資本籌集渠道。

上述報告測算,如果撥備覆蓋率下調50%,約可騰出利潤空間0.55萬億元;如果按照70%的比例計入資本,可補充資本金0.39萬億元。當資本金提高0.39萬億元,按照10倍槓桿率計算,可支持4萬億左右的信貸規模。

宗良還表示,當前國際銀行業平均撥備覆蓋率水平約在80%,大部分國家設定的銀行業撥備覆蓋率要求都低於100%,我國監管部門設定的150%紅綫「過於穩健」。

炒老本並非有效之舉
報告稱,對中國而言,在不良貸款充分暴露和準確分類的情況下,100%的撥備覆蓋率可保證撥備對問題貸款的全覆蓋,符合審慎監管要求。與國際同業相比,100%以上的行業平均水平,在全球銀行業仍處領先水平。

自今年起,內銀的放貸與風險管理,處處關係著中國經濟能否走出困境,150%以至400%,180%的撥備率,就有點積穀防飢的意味,今時拿些出來賑災,是應份之舉,本不值得市升,(你每月找卡數,會不會去慶祝!?)但一些人看來,就大不一樣,以為是天掉餡餅,清醒的投資者可不要醉了眼,如真能釋放出四萬億貸款,如又是拿去炒,拿去貪,老本也吃埋,真不知怎救了。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skypo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