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6年2月19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6年2月19日


印度外資 戒心仍重 2016-2-19

市場開放加上政府大力支持下,印度近十年來吸引不少高新科技公司,包括 Google、Facebook 等龍頭企業紛紛進駐,印度尤如「亞洲小矽谷」。不過印度政府野心不只於此,終極目標,是要推廣「印度製造」。

印度總理穆迪於 2014 年上台以來,一

直推動「印度製造」方針。穆迪除了化身推銷員,到處推銷印度,亦提供政策上之便利,如放寬外國投資金額限制,給予稅務優惠等。穆迪上台至今約二十個月時間內,外國直接投資於印度金額,增加 33% 至 640 億美元,但只及其所承諾目標的四分之一;而大部分外資只流入,以進口消費品、電子產品等為主的電貿行業,勞動密集如建築及能源行業卻不受青睞,所吸引的外國資金寥寥可數,又怎能創造足夠的職位吸收國內過剩的勞動力呢?畢竟印度與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日本、中國不同,出生率仍遙遙領先。看看印度年輕人失業率達 20%,某地區的畢業生失業率更高達 30%,不愁「有工無人做」!

勞動力供過於求,意味工資更低,理應能吸引外資到印度設廠生產,有利勞動密集行業的發展。惟政治阻力,卻令外資改革止步。例如穆迪提出設商品和服務稅,以統一營業稅取代地方林林總總的不同稅收;另外又提出土地方案,協助不同工業更容易獲得建設工廠所需的土地,但卻因穆迪派系未能於議院佔大多數,兩大建議最終遭反對派否決。

印度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指數當中,排行第 130 位;要如穆迪所願,兩年內打入首 50 名,實在不敢過分樂觀。要知道,周邊國家不斷趕上,要待印度慢慢解決政治分歧,屆時外資或許已找到其他落腳點。正如印度總理穆迪所言,時間無多,印度要的是大躍進(quantum jump)。換言之,立場、手段也不得不強硬起來。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ongsi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