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財經評論 2016年8月1日

財經評論 2016年8月1日

財經評論:擇善固執去讀書


■今屆書展亮點落在一班怪獸家長身上,上萬元一套的幼兒教材,買家仍大有人在。 資料圖片



開卷有益,人所皆知。
剛過去的書展入場人數創新高,共102萬人入場,較去年增約一萬人次,可惜旺丁不旺財,營業額反而下跌,有書商提早劈價促銷,大嘆未如理想。

今屆書展少了波濤洶湧的𡃁模混

戰,卻有偲嫣bb貢獻「第一次」,惟新聞亮點終始落在一班「贏在射精前」的怪獸家長身上。有出版商深明這個世代賣紙賣字賣不到錢,改以科技融入書本芸芸,以電子書、互動教學為噱頭,6萬元一套幼兒教材,買家大有人在。

可惜我老土,從來認為實體書感覺最好,從封面設計、紙質、書本標題,大概可窺探作家的風格;更享受的是揭紙的觸感,總覺得較滑動冷冰冰的智能屏幕來得實在。

今年首設捐書處,為展商把不想搬走的書籍提供出路。不過,在書展結束之日仍有展商把一大箱《時代》雜誌、《讀者文摘》隨便棄在場內休憩椅子上,畫面何其諷刺。但想一想這時代,香港又有多少位靠寫作維生的作家?一個地方孕育怎樣的作家,便知道這個地方有多尊重文字創作。而香港的暢銷書籍,從來都是跟隨潮流的實用工具書。

想當年,我也曾功利地閱讀。中文科老師苦口婆心誘導說,看畢一本金庸的作品,會考定必升一個grade。現在,看書簡單得多,隨心情而變,實用性的工具書、窩心小品、流行文學等,最大分別是時間少了,放工以後懶得透過文字去思考,更多時間花在影像,因為方便、簡單、直接,被動地被灌溉知識,享受視覺的刺激。

所以朱克伯格告訴你,將會是「影像為先」的年代,10年前大家於網上分享文字、今天是相片、未來是影片。閱讀的過程是孤獨的,只有讀者與作家透過文字交流,但同時亦是最好的思考整理思緒,面對網上資訊氾濫的年代,我們更應擇善固執。

記者:陳家恩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