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評論 2017年1月23日

財經評論 2017年1月23日

財經評論:
上車向來沒有捷徑


■不論任何時代,一般人買樓都沒有捷徑。 資料圖片



不論任何時代,一般人買樓都沒有捷徑,首期一定靠儲錢得來,大花筒月月清又要易買到樓,提早轉世投胎搵過頭好人家吧!小記並非存心撩交打,只是近期與不同賣樓業主閒談,得知不同的買樓故事,再回看那些事無大小都要吵鬧一番的人,

覺得現今社會已變得如此陌生。

話說廿多年前有位來自內地的好爸爸,一家四口租住港島區某個百呎套房(即現今所謂劏房),有廁所無廚房,煮飯靠電飯煲和石油氣爐,旁邊就是碌架床,小小的空間可以食飯做功課甚至夫婦親熱都得。好爸爸認為不可能永遠待在這個百呎空間,首要重任是努力儲錢買樓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於是日打五份工,捱到金精火眼都要捱。

某日其租住套房的物業被政府收樓,官大人表示可以等待分配公屋,好爸爸沒有多想就放棄這個安排,只怕等待不知要何年何月,又怕被分配到山旮旯地點,於是接受雞碎咁多的現金賠償,加上努力得多的儲蓄,選擇入市某個港島貨尾居屋一房細單位,實用面積約300方呎的空間有房有廚有廁,兩個小朋友的睡床就安排在客廳窗前自製的上下架床,一家人生活終於穩定下來。

終於有樓了的好爸爸沒有放棄努力儲錢的生活方式,捱到沙士年頭,膽粗粗買多一間港島區居屋三房單位,一家人生活空間寬敞了,舊居一房戶則打算保留作小朋友將來的居所。

這一份曾經是香港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努力精神,究竟因為甚麼人和事,變成陳腔濫調呢?

記者:伍志輝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