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2月8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2月8日


林下養雞的體會


林下養雞的體會
中國的農業落後,農村貧窮,農民生活艱苦,合稱中國的三農問題。我名下的慈善基金,其主要工作就是想協助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因為這個機緣,令我接觸到養雞的業務,可以趁雞年向大家介紹一下。

近年,中國政府在農村推動退耕還林的政策。這個政策有別於早期到處開墾新

耕地的做法,而是把一些已開發的耕地退還給森林。農民會放棄在一些產能不高的土地上耕種,改為在土地上植樹;而政府亦會提供一些補貼,以鼓勵農民這樣做。

不過,由於補貼不多,農民不願意在產能比政府補貼好的土地上植林。我們的基金為了吸引農民退耕還林,教他們在林下養走地雞,還提供小額貸款,助農民搭建雞舍及購買雞苗。這樣,農民在退耕還林之後,既可以收到政府的補貼,又有賣雞的收入,會較樂意這樣做。走地雞可以賣得較高的價錢,農民除了還貸款之外,還可以承擔一定的利息。

我們的養雞方法較特別,屬於半放牧方式。白天,我們任由雞隻離開雞舍到森林自裏行覓食。牠們會自己捉蟲子、找果實、吃野菜。牠們吃得開心,農民亦可省點飼料。到黃昏,這些雞會自動返回雞舍,原因是農民會在雞舍提供晚餐。此外,晚上氣溫會下降,而森林裏亦有掠食動物,留在雞舍裏會比較和暖及安全。

農民說,豬比雞更容易野化,雞會依時依候返回雞舍,甚少走失,他們比較放心;但豬經常會一去不回,還會很快長出獠牙,以適應野外覓食的需要。不需兩三代,家豬已變得與野豬一模一樣。這或許可以反映,雞的天性比較貪食,為了免費晚餐,最後落入要被屠宰的命運。這應現了「鳥為食亡」的說法。

林下養雞的經驗,讓我發覺:雞的基因裏的確有某些異素,令牠們比其他鳥類更容易成為家禽。每朝早,農民一打開雞舍的門,絕大部分的雞都會一湧而出,去森林裏覓食。但總有三五隻雞,選擇不出去;牠們留在農民投放飼料的位置,直到黃昏供食時間。這樣,牠們可以佔領有利位置,吃到更多的飼料,同時又可以節省精力,不用自己出外覓食。

農民是刻意不提供足夠的飼料的,這可以促使雞隻白天努力一點自行覓食,省下多點買飼料的費用。想不到竟有小部份雞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寧願不出外覓食,改為留在雞舍裏等食。

雞的這種選擇,令我腦海中不斷出現多個疑問。雞會思考嗎?牠們是權衡利害後才決定這樣做的嗎?還是上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早藏在一切事物根底裏的天機?

我傾向認為,雞的神經系統應該未發展出這麼複雜的推理能力。但上天安排世事有或然性,正反必然同時存在。有陰有陽,有來有往,有高有低,事物有不一樣的發展,我們的世界才有今天的多姿多彩。或許這一切都是源於量子力學的不可測性。雞留在雞舍的選擇是否正確不要緊,只要不是所有的雞都作同樣的選擇,世界就仍有希望。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