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7月26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7年7月26日


「點會賣俾黃浩?」 為何又賣?


「點會賣俾黃浩?」 為何又賣?
「點會賣俾黃浩?」是黎智英回應市場傳言時的說法。

這句說話傳遞了多項訊息:(i)他沒有否定出售《壹週刊》的可能性。(ii)他並不認為黃浩是出售《壹週刊》的恰當人選。(iii)他知道他的員工亦不想他把《壹週刊》賣給黃浩

。(iv)當時他與黃浩尚未談妥交易的條件。否則,他不會用一個反問來作答。只有當反問的問題有明顯的答案時,才可以用來回答別人的問題,而他的答案當然是不會賣給黃浩。

黎智英沒有說他為甚麼不認為黃浩是出售《壹週刊》的恰當對象,答案可以是:(i)黃浩未必有財力付得起他心中的價。(ii)黃浩未必有能力助《壹週刊》擺脫現時所處的厄運。(iii)他對黃浩的背景仍未摸得很清楚,擔心他會利用《壹週刊》做黎智英不想《壹週刊》做的事。

市場對黃浩的背景有不少猜測,一般估計他可能只是「代客泊車」,但代哪個客泊車就不敢肯定。不排除有政治勢力想透過不同的人,在香港控制盡可能多的傳媒,平時盡量不暴露立場,以維繫更多的民眾,以便在必要時發揮作用。

據替黎智英做過事的人透露,黎智英是會為編採人員布置政治任務的。他應該十分明白傳媒在政治上有多重要的功能。所以,在弄不清黃浩底細的情況下,照道理黎智英是不會為了那少許錢出售《壹週刊》的。以他來說,五億港元算甚麼?黎智英過往的一些選擇,常足以對他造成更大的損害,但他在作出選擇時可謂半點猶豫也沒有。在在顯示,他會把政治考慮放得先過經濟上的考慮。

至於黃浩,無論是他以前買《都市日報》,還是今天想買《壹週刊》,都不似是純經濟上的考慮。這兩份刊物在他想買入時處境已經不妙,而黃浩在商場的日子尚淺,過往並沒有太多扭轉敗局的經驗。若果純從金錢利益上的考慮,他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這麼大的風險。由此可見,黃浩背後的主事人,亦可能有金錢以外的目的。

四億賣《都市日報》,五億買《壹週刊》,有人說不值。理由是發展前景不妙,將來難有回報,甚至可能會虧損嚴重。所以生意人是不會買這兩份刊物的, 但政治人物就不會光看經濟回報,他們會更著重對民眾的影響力。他們在出價時會更著重看「重建成本」,即如果現時需打造一份有同樣影響力的刊物需要花多少錢。辦傳媒的夭折率很高,很多時不是肯花錢就一定可以辦到一份有影響力的刊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都市日報》與《壹週刊》都是很有價值的。

早前,黎智英在處理《忽然1周》的手法上,與處理《壹週刊》不一樣。本來,如果《壹週刊》能賣到五億的話,《忽然1周》也應該多少賣到一點錢;但當時黎智英寧願讓《忽然1周》死在自己手裡,也不把它賣出去。照道理,他今次一樣可以讓《壹週刊》死在自己手裡。何必把自己的心血結晶賣給一個自己曾經認為不恰當的人選?還要給自己的員工埋怨黎智英為了收回一點錢,不惜把員工賣落「妓寨」。究竟是甚麼力量令黎智英改變主意?不應該只是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吧。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