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17年11月30日  
 
《談國論企-黎偉成》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談國論企》中國人民銀行於2017年11月17日發布的報告談到貨幣政策下一步的主 
要思路時,強調(1)要維護流動性的基本穩定的同時,又要和去槓桿之間取得平衡,和(2) 
會逐步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以便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 
理,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指出此為「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 
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的貨幣政策精神之所在。 
  
*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管理框架* 
  
  人行的《2017年第三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多項政策思路,最重要之處聚焦於 
「流動性」,並可見之於前兩大項目之(甲)要(一)「調節好貨幣閘門」,並通過「保持總量 
穩定,綜合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和加強預調微調」:(I)「適應貨幣政策供應方式變 
化和金融創新發展,密切監測流動性形勢和市場預期變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合理 
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削峰填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把握好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和去 
槓桿之間的平衡」,所指的「削峰填谷」,就是把高的降低,又把陷落的填好,目的就是要穩定 
,要流動性穩定,所穩定者為基本之穩定,作為支持貨幣政策供應方式的變化、金融創新的發展 
過程的中間適應渠道 
  同樣重要的,是(II)「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逐步 
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引導金融機構估好流動性管理,保持貨 
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此點最惹人注目是要「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 
慎管理框架」,就因中國的金融業發展得相當迅速和多元化,有許許多多的「新生事物」的湧現 
,既對金融市場帶來新的生機,亦產生頗不少的潛伏性、隱性的壓力和風險,一旦缺乏適當、合 
理及法例、規條的監管,不排除會出現系統性風融風險。 
  相信人行今後肯定會對所有的涉足於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的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而 
此舉則是要「逐步探索」,我認為此一探索即使「逐步」而為之的政策,無疑是穩健和合理之舉 
,卻也千萬不可怠慢,就因金融業變化萬千和迅猛,要管的就要管,不要客客氣氣。 
  (乙)「促進結構優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經濟結構的變化的最大特點為轉 
型升級,故在調整過程中就要採取促進優化的工作,所指者實際要:圍繞實體經濟全面提升金融 
服務效率和水平,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強化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 
經濟成本。 
  
*促進結構優化支持工業農業一帶一路等發展* 
  
  正正因為金融服務效率及水平能夠提升,才可以支持許許多多經濟環節的發展和取得良好的 
預期回報,《報告》所力求達致的目標,有多個已經行進而又有更大效益的主要經濟環節,特別 
是(一)工業。《報告》要求繼續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全力推進製造強國建設金融服 
務,紮實做好鋼鐵煤炭和煤電等去產能的金融服務,加大對養老、教育、健康等新消費領域和金 
融支持力度。 
  (二)新和舊的重點發展,包括:統籌做好京津冀、「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 
戰略金融服務,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三)進一步發揮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積極作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四)農業: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穩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銀行 
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一二三產業融合、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支持。 
  (五)扶貧:健全金融扶貧工作機制,加大深度貧困地區金融扶貧工作力度,推進金融貧示 
範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 
  (六)完善「三農」和小微企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結果的運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薄弱 
環節的信貸支持。 
  (七)小微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改進和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開展 
小微企業應收帳款融資專項行動,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發揮金融職能作用,加創業創 
新、科技、文化、信息消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