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8月21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8月21日


股市是要管的


股市是要管的
應對資金問題,內地機構明顯分身不暇,港股通持續錄資金外流實在不為意外。無疑,港股與內地股市關連系數極高,基本上是命運共同體,但至少本港市場投資者結構尚算成熟,有賣亦有買,大趨勢雖已明顯轉弱,但偶爾也要有一定價值投資發掘,總比A股漫長式跌市來得要好。



證監會

認為,孖展質素有惡化現象。(資料圖片)

港股對內地投資者而言,曾經何時甚具吸引力,有關港股基金熱爆、火速售罄的新聞似曾相識。但今年以來,滬深港股基金已經風光不再,平均淨值大約要下跌一成,而據內地媒體統計,僅僅四隻基金是錄得正收益而已。兩地市場的融合,將內地槓桿風險浮現,機構及民間財困負面影響必然會傳導至本港。更何況,大堆內地資金以往一向熱衷本港細價股,近期持續出現零星斬倉,恐怕以後會時有發生。本港投資者相對成熟,風險控制較好,奈何在於內地資金主導下,近兩三年,連一批稍具市值的所謂概念股、或市值較具規模的股份,全部被內地資金做過市值管理。這些股份流通量高,亦有一定名氣,不少成為內地投資者在港按倉的抵押品,然後再將資金轉投內地A股,資金鏈斷了,結果更多港股投資者亦都受害。

香港證監會數字顯示,2006年底至去年止,9年間本港證券孖展規模升了9倍,增至2,060億元。事實上,在一個市值不斷壯大、成交10年內續升的市場,孖展額增加是理所當然,要留意的反而是,在內地兩融業務3年內續收縮前提下,港股是否已成為內地投資者槓桿標的平台。證監會認為孖展質素有惡化,尤其是非恒指或其他指數成分股的抵押或被大量抵押比例正在增加。據當局最新諮詢文件,建議每間證券行要將孖展水平,設定於一個金額上限,非按以往由速動資金比重作為規限的彈性水平。同時證監會要經紀行對客戶、股份抵押品的風險評估要求亦大為提高,而且每月也須要做一次壓力測試。

監管機構多項收緊孖展貸款建議,明顯是因早年細價股炒風,已完全觸發當局神經,甚至乎連內地都關注。觀乎近期,不論證監會及港交所(388)對於上市要求的收緊、勒令停牌個案急升及加快要求長期停牌公司除牌等,明顯地見到本港市場淨化工程,矛頭直指細價股,說白一點就是完全要杜絕炒風。其實比起多年前,本港經紀行風險管理已有進步,財困或倒閉情況已極少,但本港監管規則是否敵得過內地機構勇猛進取習慣?市場融合程度已不能跟10年前比較,涉及的跨境金融及融資活動與日俱增,本港市場質素好與壞,其實更取決於內地監管及投資者的質素。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