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2月1日
《品中資-羅國森》當「小米」煮成熟飯……
《品中資》上日的品評提到,我對首隻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小米集團
(01080-W),股價能夠「雙倍奉還」的信心,可能比吉利汽車(00175)和石藥集
團(01093)還要大。
只不過,這一刻,我不敢肯定她是否已經見底,因為她的弱勢,一
定程度是因為禁售期屆滿
,有不少低位獲得股份的投資者有很大誘因沽貨獲利,這個壓力仍然揮之不去。
我一直沒有推介小米,是因為她的估值偏高;但如今,她已經比招股價17元下跌了四成三
(昨日收報9﹒84元),即使現價仍然不算「厚道」,也應該不算貴了吧!
小米是在2010年成立,以生產手機起家,定位是大眾化市場。用內地術語,小米生產的
手機,性價比最高。目前,小米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商。
手機生產雖然是小米目前最大收入來源(佔近七成營業額),兼有可觀的海外業務,尤其是
拓展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不過,硬件的毛利十分低,純利率只有約5-6%。
因此,小米上市時,將自己重新定位,打造成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商業模式,稱之
為「鐵人三項」,而小米的成長,也令人想起美國的蘋果公司。
*小米有蘋果的影子*
蘋果也是靠硬件起家的,但她早年是靠生產個人電腦,10年前的轉捩點是生產
iPhone智能手機,由於產品夠創新,加上質素不俗,轉眼間就顛覆了傳統的手機市場。這
還不止,當吸引到大量「果迷」追隨之後,蘋果便開始發展互聯網增值服務。
蘋果最新的業績顯示,雖然iPhone銷情放緩,尤其是在內地,但她的服務收入卻能大
幅增長,例如雲端儲存服務、音樂訂閱服務等等(因為我也是果粉)。這些服務收入的金額不會
太高,但毛利卻超高,也十分穩定。小米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
以小米去年的中期業績分析,單計第二季度的綜合毛利率是12﹒5%,比2017年同期
下跌1﹒8個百分點(當時是14﹒3%)。以產品類別劃分,智能手機的毛利率為6﹒7%、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聯網)和生活消費品的毛利率為
9﹒4%、但互聯網增值服務則達62﹒8%。
小米和蘋果的分別只是,蘋果選擇走高檔路線,產品和服務都做到最好,但定價和收費都偏
高;小米則走大眾化市場,希望以量取勝,產品和服務也有一定水平,但定價合理,甚至想做到
「感動人心」。
我完全認同小米的經營策略,尤其是市場已有一家蘋果公司,直接跟蘋果硬撼,未必是上算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到目前這一刻,我都認同小米的策略。
上個月我去了一趙台灣,探望一位朋友,原來他最近買了一個小米的智能吸塵機,小小一個
圓型的「硬盤」,在廳中轉來轉去,就會自動做清潔,價錢只是2,000元人民幣左右。
*小米也是家電下鄉受惠者*
我開始真正感受到,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開始打入我們的家庭了。去年底,小米正式啟動
「手機+AloT」的雙引擎戰略(AloT是在物聯網之上,再加人工智能,即AI),並將
之作為公司未來5年的核心戰略。
這又令我想起,內地為了刺激經濟,可能會再推「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大家可能馬上想
到傳統的家電商,但不要忘記,小米其實也是其中一個受惠者,她現在正想顛覆傳統的家電市場
呢!
總括一句,小米的定位和發展策略沒有問題,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估值是否已經變得合
理。
以小米去年首三季按非通用會計準則公布的業績(上市初期,小米有較多非現金,兼一次性
的收益或虧損,以國際會計準則計算公布的業績,必須計入這些盈虧,故容易有誤導,非通用會
計準則會撇除這些影響,較易評估小米核心業務的表現),首三季賺約38﹒2億元(人民幣.
下同),以國際會計準則公布的首三季盈利為101億元,差異甚大),我估計,全年可賺約
60億,如果未來兩年可以維持50%的高增長(這幾年應該屬小米的高增長期),她的
2020年預測市盈率可以降至18倍左右。
以一家高增長的互聯網公司計,這個市盈率也算合理了。不過,蘋果公司的2018年的市
盈率也不過14倍左右,所以,小米的表現要比蘋果更優勝才值呢!
這一刻,這粒「小米」仍然在窩裡煮,一旦煮成「熟飯」,她的股價肯定不只現在的水平。
我自己會開始在10元以下水平開始收集,目標真的是博她「雙倍奉還」呢!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