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9年11月7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9年11月7日


資金過裕胡亂投資有後遺症


資金過裕胡亂投資有後遺症
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中國導致的影響與在西方並不一樣。西方是已發展的經濟體,實體經濟可提供的機會已被發掘得所餘無幾。加上之前已有過很多不成功的經驗,所以新注入社會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並不多;而是更多地流入金融市場與資產市場。這些

資金把債市的孳息率搶得愈來愈低,把股市的PE搶得愈來愈高,而房地產與黃金等實質資產的價格亦因而水漲船高。其結果是人們對鈔票的購買資產能力愈來愈不信任,貨幣系統面臨的壓力變得愈來愈大。

中國出現的情況不一樣,由於之前經濟發展迅速,在實體經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有機會接觸到增發資金的人大都蠢蠢欲試,想成為下一個馬雲。加上國家領導人又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以新增的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流入實體經濟,幻想可以顛覆舊世界,建立新王國。

資金的這種流向,在開始時,會令經濟統計數字一片亮麗。流入實體經濟想創業的資金,要聘工作人員,要租工作地方,要買生產設備與生產原料,要做宣傳推廣。這些都可以促進經濟繁榮,令GDP的增長遠勝過讓資金流入資產市場或留在銀行系統的國家。

然而,兩者付出的代價不一樣。創業的損耗十分大,尤其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投資,夭折率超過九成。大陸的共享單車、P2P貸款、團購電商、O2O中介,以至長租公寓等,大部分都以倒閉告終,大量社會財富因而被蒸發掉,令國家的積累變得愈來愈少。如果沒法提升投資的成功率,長此下去,等同自殺。

相反,讓資金留在銀行系統,或只流入資產市場,雖予人不思進取的感覺,但消耗亦會比較少。謀定而後動,待有機會出現時才發力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中國的資產市場沒有西方的那麼成熟,吸納不了太多的資金。結果資金大量流入高風險的互聯網經濟,形成擠逼效應,不良的方案也不愁找不到資金,令投資的回報愈來愈低。近年,中國在投資上雖不斷加大,但投資對GDP的供貢卻在減少。

過度投資對經濟並不一定有好處。以我在內地經營中介為例。資金充裕的結果,造就了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想來這個行業分一杯羮。他們憑空想像出一種利用高科技可以去中介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市場募集了大量資金,全面向原有的經營者發動進攻。他們的進攻雖然大多數折翼而返,但行業原有的生態環境卻已給他們破壞得不易復原。

這類公司只曉得燒錢,他們以擴大規模去佔市場,然後高薪挖角,利潤萎縮;市場一有波動,實力不足的公司就只好撤出市場;那他們就可以雄霸一方。

互聯網公司的這種經營方式,不但影響個別行業,對中國的整體營商環境亦造成嚴重的破壞。中國原先的優勢是工資低、地價低,但現在中國的生產成本已高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不用美國打壓,中國亦沒法再做世界工廠。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