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資料圖片
這邊廂,政府慷他人之慨,企圖以納稅人血汗錢換取支持。另一邊廂,穆廸調低香港評級,林鄭月娥表示失望。
香港經濟最重要的制度優勢,一曰法治,二曰聯繫滙率。甚至乎,廣義上,聯
繫滙率作為一個極為嚴謹的規則為本貨幣政策,將法治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問題是,香港的法治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嗎?
用牛頭角順嫂都明白的講法,法治就是「政府都有機會輸官司」。雖然無論是香港抑或是北京政府,都經常將法治掛在口邊。不過,只要特區可以借人大釋法,敗部復活,所謂政府借輸官司的機會也越來越低,法治基礎也越來越薄弱。
市場有競爭也有合作。合作講求信任,而信任的基礎,除了是資訊透明度,還有言論自由。至於競爭,最重要是自由,而法治就是維持自由競爭的制度因素。平情而論,信任和自由這兩項價值,明顯在萎縮。政府的所作所為,難道沒有半點責任?
長遠而言,我最擔心香港的公共財政管理。特區政府官員眼中,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便不是問題。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一樣嘗試用錢去解決。自從去年爆發管治危機,政府不只一次用派錢去收買人心,就算沒有結果,仍然繼續同一式套路。再者,政府用錢的效率極低,政府的花費越大,浪費越多,利益輸送越明顯,對納稅人越不公道。
聯繫滙率框架下,特區政府不能有經常的結構性赤字,規則為本貨幣政策和花錢買安心,不可能同時存在。長遠而言,很難想像政府可以維持收支平衡。最終這個管治意志薄弱的政府會如何抉擇,大家應該心裏有數。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