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3年4月6日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2023年4月6日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說阿里巴巴(9988)創辦人馬雲「愛回家」,是過去一周中港股市的風雲事件,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大異議。馬雲「流亡」海外逾年,這次在兩會後終於回國,市場難免揣測螞蟻的清算,不,官方用字是「整改」,或許即將完成;卻想不到迎來的是更

徹底的「拆骨」,整個阿里集團的業務一拆六,各設董事會,並擁有獨立融資及上市的權力。這或意味未來阿里的生意就算做得更大,也不會再有任何人,擁有一人掌控整個集團的權力。

要拆解阿里改組,相信坊間已有大量從多角度剖析的文章,在此不贅。筆者在意的,反而是馬雲落實回國前,有關他是否真的「愛回家」報道的「彈出彈入」。早在馬雲回家當天的早上,《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內地一直嘗試說服馬雲回國,以展示政府對商界的支持,但馬雲表明專注「調理農務」,並已從權力核心退下來,因此拒絕邀請。然而事情在午間突然出現變化,網上流傳一張馬雲在杭州隧道中的車中照,到午後更由馬雲創辦的雲谷學校,官方發布多張馬雲到訪學校的照片,更在校內大談風靡全球的ChatGPT。誤信「流料」的《彭博》,在官方曬相後亦極速刪文。親身在Bloomberg機搜尋過,事後已找不到「馬雲拒絕回國」的初始報道。

中概科技股對外資向來具吸引力,金融大鱷索羅斯及股神拍檔芒格,均曾建倉阿里,及後被「連登契媽」Cathie Wood加持後,更成為華爾街熱捧對象。由於市場對中概股資訊的需求提高,幾大財經外電,包括Bloomberg、Reuters及Dow Jones,亦將更多資源放在中概科技股上。記者通過各渠道與這些科企內部人士,以及相關官方監管機構中人建立交情,希望他們成為消息人士,當有任何風吹草動時,就能夠最快獲得第一手資訊。

然而這些外電在中概股的資訊網絡上,不知是認識的消息人士不夠核心,還是已定下的事情變得太快,所收到的資訊,似乎「流料」的機率頗高。馬雲不回國的報道即日被打臉,只是眾多例子中,較快現形的其中一單;過去兩年,「螞蟻即將完成整改」的報道,究竟被幾間外電來回「誤報」過多少次?騰訊(0700)要減持美團(3690)等非核心資產的報道,亦多次出現在外電頭條上,公司管理層屢次否認,直至去年底,才宣布以特別息分派。這種減持模式,雖然有分派京東(9618)作先例,但卻未見載於較早前的外電報道上,反映的就算消息人士押中方向,卻往往欠奉詳情,又或根本未涉足於更核心的討論內。

針對馬雲回國的例子,或許有人會說,馬雲本來確實不回國,正因為有外電說他不肯回國,基於國家權威下,他才不得不回國。富豪靠私人飛機代步,就算早上「不回國」報道出街後,他馬上被要求回國,中午就出現在杭州,時間上也可行呀!這或許只是強權要打擊外媒公信力的把戲!然而看看由《南華早報》透露馬雲的行蹤,他早已現身香港參觀Art Basel,更與朋友聚會後才動身北上,這顯然是個早已計劃好的行程。回國一日,馬上為阿里進行大手術,這類型的業務改組,可不是今天決定回國、明天就可拍板的簡單決策。看過表明證據,你依然認為馬雲回國是霎時衝動?

媒體報道不是不能錯,特別是這類涉及消息人士「放風」的報道,然而外電對內地科技巨頭報道的誤報率,似乎也實在高了些,高到連投行界逢遇上外電有關ATM的傳聞報道,也有一種「信佢三成都多咗」的覺悟。當然,這類報道的中心是消息人士,消息人士願意透露未公開資料,可能是口大,可能是與記者交情太好,但更可能是有其自身的盤算,通過「放料」獲得好處,而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反而是受害者,因為自身及其任職媒體的公信力,被有心人利用以獲利。

以過去幾年多次有關「螞蟻即將完成整改」的誤報為例,每次報道出街後,阿里股價都受短暫刺激。身處Trading Floor的筆者,已不止一次聽過有交易員大罵:「係咪個記者坐落好多蟹貨,要作啲消息嚟推高股價出貨?」。我不敢質疑記者的專業操守,想到的反而是,坐蟹貨的會否是消息人士或其背後勢力;甚至根本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每隔幾月就重複一次的「搭棚式」的操作?每當見其股價低殘密吸後,再向記者放風假消息,由於其身份獲記者信任,當報道出街後股價受捧,持倉者再分段派貨。大股「搭棚」合理嗎?難度會否太高?但若非是大股,又豈會吸引到外電記者願意承受風險,爭相率先報道可能是虛假的消息?

馬雲不回國顯然是負面消息,以上推想豈非隨即變得不合理?陰謀論地反轉來推測,會否消息人士早知馬雲行程,於是放風說馬雲不回家,趁消息出街後上午捱沽低吸,到午後轉向隨即獲利?「實估中升定跌架?市場好多時壞消息當好消息炒!」對,股市又有甚麼是「包生仔」呢?但即使放風後股價不如預期方向發展,放風者最多無賺無蝕,又有甚麼損失?

對,以上這些推論純熟「靠估」,公堂上「估嘢」無罪,不妨大膽假設。傳媒行業保護消息來源的原則,令真相如何無法知曉,不過世上還有一種人類慣性,叫「狼來了」,當這類消息再錯多幾次,市場漸感麻木,或許對股市及相關股份的反應,就會一次比一次小了。

羅是揚
相關報道
【羅是揚專欄】誰殺死了瑞信?
【羅是揚專欄】打風開市「自己諗掂佢」
【羅是揚專欄】Adani特約:沽貨生死時速
【羅是揚專欄】決戰利市封
【羅是揚專欄】ESG只是遮醜布
【羅是揚專欄】肺炎清零!強國不敗!
【羅是揚專欄】仍然在返工都應該要慶賀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說阿里巴巴(9988)創辦人馬雲「愛回家」,是過去一周中港股市的風雲事件,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大異議。馬雲「流亡」海外逾年,這次在兩會後終於回國,市場難免揣測螞蟻的清算,不,官方用字是「整改」,或許即將完成;卻想不到迎來的是更徹底的「拆骨」,整個阿里集團的業務一拆六,各設董事會,並擁有獨立融資及上市的權力。這或意味未來阿里的生意就算做得更大,也不會再有任何人,擁有一人掌控整個集團的權力。

要拆解阿里改組,相信坊間已有大量從多角度剖析的文章,在此不贅。筆者在意的,反而是馬雲落實回國前,有關他是否真的「愛回家」報道的「彈出彈入」。早在馬雲回家當天的早上,《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內地一直嘗試說服馬雲回國,以展示政府對商界的支持,但馬雲表明專注「調理農務」,並已從權力核心退下來,因此拒絕邀請。然而事情在午間突然出現變化,網上流傳一張馬雲在杭州隧道中的車中照,到午後更由馬雲創辦的雲谷學校,官方發布多張馬雲到訪學校的照片,更在校內大談風靡全球的ChatGPT。誤信「流料」的《彭博》,在官方曬相後亦極速刪文。親身在Bloomberg機搜尋過,事後已找不到「馬雲拒絕回國」的初始報道。

中概科技股對外資向來具吸引力,金融大鱷索羅斯及股神拍檔芒格,均曾建倉阿里,及後被「連登契媽」Cathie Wood加持後,更成為華爾街熱捧對象。由於市場對中概股資訊的需求提高,幾大財經外電,包括Bloomberg、Reuters及Dow Jones,亦將更多資源放在中概科技股上。記者通過各渠道與這些科企內部人士,以及相關官方監管機構中人建立交情,希望他們成為消息人士,當有任何風吹草動時,就能夠最快獲得第一手資訊。

然而這些外電在中概股的資訊網絡上,不知是認識的消息人士不夠核心,還是已定下的事情變得太快,所收到的資訊,似乎「流料」的機率頗高。馬雲不回國的報道即日被打臉,只是眾多例子中,較快現形的其中一單;過去兩年,「螞蟻即將完成整改」的報道,究竟被幾間外電來回「誤報」過多少次?騰訊(0700)要減持美團(3690)等非核心資產的報道,亦多次出現在外電頭條上,公司管理層屢次否認,直至去年底,才宣布以特別息分派。這種減持模式,雖然有分派京東(9618)作先例,但卻未見載於較早前的外電報道上,反映的就算消息人士押中方向,卻往往欠奉詳情,又或根本未涉足於更核心的討論內。

針對馬雲回國的例子,或許有人會說,馬雲本來確實不回國,正因為有外電說他不肯回國,基於國家權威下,他才不得不回國。富豪靠私人飛機代步,就算早上「不回國」報道出街後,他馬上被要求回國,中午就出現在杭州,時間上也可行呀!這或許只是強權要打擊外媒公信力的把戲!然而看看由《南華早報》透露馬雲的行蹤,他早已現身香港參觀Art Basel,更與朋友聚會後才動身北上,這顯然是個早已計劃好的行程。回國一日,馬上為阿里進行大手術,這類型的業務改組,可不是今天決定回國、明天就可拍板的簡單決策。看過表明證據,你依然認為馬雲回國是霎時衝動?

媒體報道不是不能錯,特別是這類涉及消息人士「放風」的報道,然而外電對內地科技巨頭報道的誤報率,似乎也實在高了些,高到連投行界逢遇上外電有關ATM的傳聞報道,也有一種「信佢三成都多咗」的覺悟。當然,這類報道的中心是消息人士,消息人士願意透露未公開資料,可能是口大,可能是與記者交情太好,但更可能是有其自身的盤算,通過「放料」獲得好處,而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反而是受害者,因為自身及其任職媒體的公信力,被有心人利用以獲利。

以過去幾年多次有關「螞蟻即將完成整改」的誤報為例,每次報道出街後,阿里股價都受短暫刺激。身處Trading Floor的筆者,已不止一次聽過有交易員大罵:「係咪個記者坐落好多蟹貨,要作啲消息嚟推高股價出貨?」。我不敢質疑記者的專業操守,想到的反而是,坐蟹貨的會否是消息人士或其背後勢力;甚至根本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每隔幾月就重複一次的「搭棚式」的操作?每當見其股價低殘密吸後,再向記者放風假消息,由於其身份獲記者信任,當報道出街後股價受捧,持倉者再分段派貨。大股「搭棚」合理嗎?難度會否太高?但若非是大股,又豈會吸引到外電記者願意承受風險,爭相率先報道可能是虛假的消息?

馬雲不回國顯然是負面消息,以上推想豈非隨即變得不合理?陰謀論地反轉來推測,會否消息人士早知馬雲行程,於是放風說馬雲不回家,趁消息出街後上午捱沽低吸,到午後轉向隨即獲利?「實估中升定跌架?市場好多時壞消息當好消息炒!」對,股市又有甚麼是「包生仔」呢?但即使放風後股價不如預期方向發展,放風者最多無賺無蝕,又有甚麼損失?

對,以上這些推論純熟「靠估」,公堂上「估嘢」無罪,不妨大膽假設。傳媒行業保護消息來源的原則,令真相如何無法知曉,不過世上還有一種人類慣性,叫「狼來了」,當這類消息再錯多幾次,市場漸感麻木,或許對股市及相關股份的反應,就會一次比一次小了。

羅是揚
相關報道
【羅是揚專欄】誰殺死了瑞信?
【羅是揚專欄】打風開市「自己諗掂佢」
【羅是揚專欄】Adani特約:沽貨生死時速
【羅是揚專欄】決戰利市封
【羅是揚專欄】ESG只是遮醜布
【羅是揚專欄】肺炎清零!強國不敗!
【羅是揚專欄】仍然在返工都應該要慶賀




【羅是揚專欄】科企流料有陰謀?
羅是揚專欄 - 羅是揚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