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1月24日
閱報得知有人聲稱墜入金融騙局,被指控者卻現身講出另一翻故事。事件當有其疑點,亦是一般普羅大眾值得記取。投入金錢,無論輸贏多少,都是固定回報,很明顯這不是投資建議,而是借貸。
每個月有收回5%回報,由於每個月結數就沒有複利效應,不過5%x12=60% ,年率六成的投資機會不是沒有,例如在去年初用60萬做首期,買200萬樓,只要能用240萬賣出,扣取駛費,差不多就是六成回報,而去年樓價又剛好是20%,又何如去向「期權大師」放高利貸呢?大師有此功力,何不碌咭套現或借財仔呢?
以上並不表示筆者沒有同理心,而是想指出:人們為甚麼硬要選擇自己不熟識的投資工具,而偏不去買容易理解的呢?今天閱書看到一個故事:有專業人事認為期權很高風險買不過,一轉背就去問人銀行25厘回報的ELN是否買得過?該作者差不多想一腳伸人入洞,令人莞爾。
容易理解的道理往往是「阿媽係女人」,等筆者又講一句:「建屋需要時間」。偏偏這個顯淺的道理,香港有很多人卻不接受,例如很多評論者認為,施政報告的短期新供應沒有增加,而長期供應要在任期之後,似為連任鋪路。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梁特首不是神仙,一個任期就只有五年,生地變熟地要一兩年,再加上施工到落成要三四年,換句話說即使由任期第一天就起動新供應,都要五至七年才能落成。之前房署高官曾說興建公屋要七年時間,可見這種講法是務實的。還未計那些填海、岩洞、發展綠地之類要再加多幾年。現在梁特首能做的,只不過是將前朝的計劃加速進行。
筆者又看到另外一些評論說,為甚梁特首不去找地建一些臨時房屋呢?數個月或一年半載就有新供應喇!真想問一句:有沒有辦法在一幅建有臨時房屋的土地上同時進行建築工程呢?沒有的話這個建議真的實行,結果就是飲鴆止渴,拖慢工程不特只,臨時房屋放了出去,想收地相信要用公屋交換。
歸根結底,施政報告所羅列的數據,就是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即使大家齊心,程序及進度都順暢,最快也要數年才有大量公營房屋供應,而私人房屋供應則有如筆者之前講的2015:繼續其工程進度。如果港人仍然一如既往「謹慎地監察」各種發展項目,新供應只會繼續延後。
無論大家接受與否,事實終歸會發生,而事前希望施政報告會有措施壓低樓價,很明顯是一個不設實際的夢。證諸歷史,想樓價短期大幅下跌不難:只要香港人的飯碗被打破,樓價就會明顯下跌,大家是不是想美夢成真?
~TITLE_S~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1月24日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