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7月2日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7月2日

貸評山下:信貸壟斷中小企捱打 - 黃元山


■內地經濟目前急需信貸市場化改革,以減少資源浪費,並激發生產力。美聯社

筆者這幾年不斷指出,中國的信貸和貨幣增長過快的事實。近期,中國政府為了打擊過度信貸和相關的影子銀行活動,自我引爆了所謂的「拆息風暴」,中國的信貸泡沫危機就深深印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

市場扭曲經濟代價大
雖然筆者對現在的改革進程憂心,但認為坊間的「中國崩潰論」,是對中國信貸市場情況的一種誤解。一般的說法,是中國的影子銀行佔比太大、城投債是中國式的次按、理財產品是迷債、貨幣的總量太大等。

其實,以上所有表徵,是說明中國的信貸市場並不成熟,特別是「深度」和「廣度」不夠,簡單來說,就是信貸市場上有明顯的「壟斷性」,導致市場上種種的扭曲。

表面上,中國的利率非常低,但這只是對於存款者和某部份拿到信貸的企業來說。絕大部份的中小企業皆沒有機會拿到任何信貸,惟有向合法的抵押貸款或非法的民間借貸拿周轉,承受高利率。所以,對於絕大部份的經濟參與者來說,中國的信貸是太少,而非太多。

就算是地方政府,由於土地財政低迷,限於法規也不能發地方債券,於是出現信貸緊張,才被迫用間接的城投債解困。

信貸不足的情況,同樣出現於一般老百姓的消費者上,為了調控樓市,中國房按的比率和年期皆有較大限制。

信貸市場的扭曲,使經濟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既然信貸市場有「壟斷性」,拿到信貸的國企和有關係人士,自然就是「尋租效應」下的既得利益者。

在超低息下拿到貸款的企業,自然有條件投資一些回報較低的「面子工程」,甚至是「不務正業」做其「轉貸」生意,造成社會的經濟資源浪費。未能拿到信貸的企業或老百姓,自然更難在國家的創富過程中,分到一杯羹,也是經濟資源的一種浪費。亦由於信貸沒有深度,超發的貨幣並不能轉化成為金融資產,於是出現短期的信貸(即是貨幣,如M2)太多,但長期信貸不足(可從社會融資總量觀察到)的現象。

改革樽頸突破有難度
中國信貸太多這說法,只適用於於那些既得利益集團,對於整體經濟來說,信貸不足才是真相。利率太低也非全貌,對大部份的經濟體來說,利率太高才是扼殺經濟活力的元凶。所以,以行政手段打擊部份太過進取的銀行,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可參見筆者上周的文章),就算是「利率市場化」也是不夠。

當前中國經濟急需的,其實是「信貸市場化」:就是減少政府對信貸市場的幹預,使信貸市場能以市場機制來分配信貸,從而加大信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才能有效減少經濟資源浪費,激發生產力和經濟改革力量,達到加大內需和產業提升的長遠目標。

信貸改革是一個經濟改革的樽頸位,非常難突破,因為這不單牽涉既得利益,也是政府的「有形之手」是否願意step back的一個問題。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上一則: 將軍澳地呎價料4,200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阿爺放火炒家叫好 - 曾淵滄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