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1月29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1月29日

比較金股債 小心「倒後鏡」陷阱
2014年01月29日
但凡年頭年尾,投資界的「例行公事」,必會回顧各式指數、資產的表現,金股債匯誰跑贏了誰,過去幾年累積起來又如何云云。純當睇「頒獎禮」,娛樂一下無妨,可是一心玩認真,意圖「以史為鑑」,判定投資路向,則要極度小心,魔鬼總在細節。

舉一簡例:美股當旺,人所共知,標普指數過去五年(連股息再投資)總回報,年均百分之十七點九。看似順理成章,去年坐美股者年賺幾成,難以想像一年之前,何解人多不願加入行列,對股市耍手擰頭?只要「回帶」到去年初,參照同一數據時,便會明白:二○一二年底起計,五年來同一指數,年均回報1.7%。當時人們看着這條數,心底話會是:「年年坐過山車,圍埋得厘幾,買(三十年國庫)債都執佢三厘啦!」反應是棄股投債。僅隔一年,五年累積回報,數字相去十倍,心水清者一想便知,兩者之別是後者包括二○○八年的暴跌,前者非但沒有,二○一三年還是大豐年,一來一回相去甚遠。

去年美股大豐收
跨資產界別的比較,問題一樣,且並非加長比較的時間,便可得出準確結論。如比較過去廿年,美股(以標普指數為代表)、美債(以巴克萊美國國庫長債指數為代表)的表現,時框拉至這麼長,金融海嘯年僅為二十分之一,應該不會扭曲,可得出肯定的結論了吧!

結果是只看二○一二、二○一三兩年的數據,已經互相牴觸:二○一二年底起計廿年,美股年均百分之八點二,美債百分之八點五,債竟優於股;二○一三年同一比較,美股年均百分之九點二,美債百分之六點九,股又優於債。又一佐證,為何以歷史數據「做足功課」,反會不幸跌入「倒後鏡」陷阱,誤以為美債穩彈兼回報高,魚貫入場掃貨;二○一三年,正好撞上多年未見的美債大挫(跌近百分之十七),美股創新高,股才重新跑贏債,回復以往正常的情況。

累積回報的數字,起終點相當重要,若用前泡沫高位,如科網二○○○年高點起計,所得結論必是「股票迷失N年」。用二○○八年次按風暴作結,效果亦同。同理,以二○○三年為起點,去計算香港的資產回報,必比用一九九七年起計,更具「黃金N年」之感。

用歷史數據否定推論
從前例可見,單一年份的上落,已可以令結果變得相當隨機,拉長時間對「準確度」並沒幫助,正所謂人生有幾個廿年?再增長往績時框,只會令結論更不切實際。要降低可能出現的扭曲,其中一個簡單做法,是採用滾動回報,取其平均,淡化所有極端年份對整體觀感的影響。再保守一點,是只用歷史數據來否定一己的推論,而不是相反的用數據去證實假設為正確。

例如有落手做過交易系統測試的朋友,一定了解到只要容許調校所採用數據的時段,差不多所有策略都能在紙上大賺其錢。要判別策略的真貌,最好是隨機調亂時段和參數,如果策略的哲學合理,而非只是挖掘歷史數據,效果應該不致太走樣。

轉載自《東周刊》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