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金融High Tea 2015年1月26日

金融High Tea 2015年1月26日
今年美餐 明年毒藥
2015年01月26日
  歐洲放水規模比預期大,市場估計佢每月放500億歐羅,結果放到600億歐羅,刺激港股上星期五升327點,收報24850點。當日內地上證綜指走勢一般,只微升8點至3351點,內地股市唔跟外圍,但係香港股市仍升咁多,可以話係跟歐美股市走勢走。

  但你細睇個股走勢,理論上匯控(005) 呢類咁重歐洲業務的股票應該最利好,但當日佢只係升1.7%,恒生H股指數基金(2828) 仲要升1.8%,記住當日內地股市只係升0.3%,2828都升咁多,咁說明咗乜嘢?即使港股跟歐美外圍向好,資金都係想買強勢的H股,唔想買弱勢的匯控。

  和黃加注 買重歐洲
  好似和黃(013) 呢啲有消息跟尾的股份,上周五已搶先升近3%,和黃重組未完,已大舉在英國收購,繼上周初用100億元買英國租車公司後,又公佈最多動用102.5億英鎊(約1192億港元),收購英國流動通訊商O2UK,計劃將之與和黃自己的3UK合併,成為英國最大流動通訊商。和黃在歐洲加注買平嘢的動作未完,惹來炒作。

  講番弱股匯控,好多人問我歐洲量寬會唔會大炒匯控?老實講,大市近高位,匯控近低位,個市最後炒到藍燈籠時,炒吓佢唔奇,但個市旺,有咁多好嘢買,我對佢真係興趣有限。讀到中大講師蔡子強在《頭條日報》的一篇短文「獅子銀行讓人心淡」,覺得很有趣,借題發揮,與大家研究一下匯控(005) 的問題。

  長買匯控 策略過時
  蔡兄說見到匯控股價跌到70元邊緣(上周五報73.1元),一派「陰乾」格局,相當心淡,說「我們這些四、五十歲的中生代,曾經相信一套穩健的理財哲學……揀定幾隻大藍籌,有閒錢便買……疊埋心水,一定可以財息兼收,匯控就係當中嘅『鐵膽』。」他手上的匯控由多年前百多元開始買,2008年金融海嘯,股價大插水後低價供股,他照跟,近年還有不斷買。但見今日匯控股價這樣弱,信心已經耗盡。文章中有幾句說話,我覺得很有感覺:「五十後、六十後這些世代的香港人,多年來習以為常的世界觀,正漸漸落伍,匯豐投資法,又是一例。」蔡生對買匯控的慘痛感覺,很多人感同身受。

  我多年前也講過這個故事:十幾年前,有次搭飛機坐商務客位,剛好旁邊坐着一位投資銀行主管。我本來識得佢,坐長途機閒談間,我問那位大賓卡,如果要在香港獨買一隻股票,買甚麼好呢?佢說「唔使諗啦,一定買匯控,我覺得匯控管理穩健,買佢,一定無問題啦!」老實講,當年我對他這種講法,只是半信半疑。因為我質疑匯控將總部搬到倫敦,這樣連根拔起,離開香港,是不是聰明的做法?不過,既然這位大賓卡閱公司無數,睇盡好公司壞公司,佢對匯控評價咁高,我亦一直記在心中。

  十幾年過去,證明他的睇法是錯的。匯控股價在金融海嘯時大插,搞到財經女名嘴在電視熒幕前灑淚,之後還宣佈以超低價供股,我開始覺得匯控的管理形式很有問題。當時等股價反彈上50元水平,我便將細細個買入的大部份匯控沽出,特意在廣州買了一間樓,1000方呎只是100萬人仔,與匯控比併一下,看看將來哪樣的回報會比較好,結果真的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五年多後,廣州樓價1變4,匯控股價1變1.5,好壞投資,高下立判。

  投資主題 急促變化
  講番蔡講師的自我反省:說五十、六十後這些人的世界觀,正漸漸落伍。陸羽仁極度贊成。其實,現時買股票,我覺得絕對不能夠「死牛一邊頸」,話買死某隻股票,長期一定得。現在睇3至5年已經太長,需要每年檢討手上的股票表現如何。

  為甚麼世界變化這樣大?我認為有3個因素,第一個是全球化。自從蘇聯解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上資訊科技的發展,國家之間的屏障打開,現時無論是生意及資金,都在全球不同的國家地區急速轉移,流動太過容易,令到投資的主題亦在不斷轉化。例如2010年前,很流行金磚四國概念,當時大量資金投入新興市場。但2010年以後,情況完全扭轉。美國大放水的效應逐步顯現,股市長升不跌,吸引西方資金大玩美股,根本不去新興市場投資。以匯控為例,它過去的業務以香港為主的亞洲、以英國為主的歐洲,以及美國為主的美洲,三足鼎力,在金融海嘯中招後,斬了美國這隻腳,歐洲經濟疲弱,新興市場又不是美國資金的那杯茶,投資者已沒有興趣買匯控,加上聯儲局的利率政策長期停留在接近零息水平,息差極低,令到銀行業經營更加困難。生意無大進展,市場興趣也不在這類股份,自然無人吼。

  第二,政治變遷。政治的變遷,很多時候可以急速地將一些企業由優越地位,變成相對困難的處境。那隻令很多人輸到「阿媽都唔認得」的電盈(008) 。在回歸之前,它擁有跨越1997直至2006年的國際通訊(長途電話)專營權。在港英政府治港年代,香港電訊母公司大東電報局,擁有牢不可破的專營權。回歸以後,專營權開放,結果整間公司就像一隻受保護的動物,給趕了去弱肉強食的森林一樣,其慘可知!

  專營權被政府打破,香港電訊沒有選擇,匯控則「驚過龍」,在1993年遷冊,將總部搬到倫敦。我記得很久以前,匯控在外地的名稱是「香港銀行」(Hong Kong Bank),而不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英文全稱,這個名稱讓海外存戶對這家等同香港的銀行有信心。匯控遷冊,又改英文名為HSBC,有意撇清與香港的聯繫,但撇清關係之後,卻慢慢走向一個無主孤魂的狀況。因為返到祖家英國的匯控,始終不是親生仔,只是一名流落異鄉多年而回歸的老親戚,你想祖家會很愛錫她,難矣!匯控從此便處於兩頭不到岸的境地。

  你或許會問,投資為甚麼要講政治?金融海嘯的爆發,不少國家都認為金融機構是罪魁禍首,歐洲國家也好,美國政府也好,均動輒大幅向銀行罰款。如果銀行有強大政府支持,背景夠硬,即使要罰也會少一些,像匯控這樣,半個孤兒,支持乏力,自然經常中巨錘啦。

  過去王者 變藍燈籠
  第三個會令到企業經營環境產生好大變化的是通訊科技革命,特別是iPhone 3於2008年出現以後。現時,智能電話已經用到「開晒巷」,人人手上等如擁有一部電腦,令很多行業出現業務生態變化。從傳媒業到商場,從相機到音響,到錄播系統,一個一個的行業受到智能電話衝擊。甚至整個經濟體也中棍,例如台灣,由於電子工業科技與這些行業緊密相關,當眾多行業給智能電話衝散了,整個地區的經濟,便受到很嚴重打擊。如果一個政府彈性不足,不能夠急速轉型,好容易便會陷入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一間公司也是如此。

  匯控暫時看來遭到通訊科技革命的影響還比較小,但受全球化及政治變遷的影響卻很大。我剛和一個大學高層談起科技,他說總理李克強剛到深圳前海按制,批出第一筆微眾銀行的網上貸款,將會改變世界,他認為好像匯控、工行(1398) 、建行(939) 這些巨型銀行,5至10年後要受巨大打擊,長期月供銀行股作退休投資的散戶要注意這些變化。

  你看完上述可以令營商環境大變的三大因素,還想着一注獨贏匯控,風險其實是相當高的。因此,大家仍有匯控在手的話,我覺得你不應該看得太長遠,也不要像以前一樣,不斷將錢投入這隻股票。短線難講,長線麻麻。

  嚴格來說,沒有一隻股票值得大家長期地、盲目地放錢入去,瞌埋眼買佢5至10年。若非要瞌埋眼買的話,比較明智的選擇,可能要學股神巴菲特教路,買指數基金,至少包含了一籃子股票,不是獨買一隻。

  當然,買指數基金,也要選擇國家及地區,例如買恒指,等如買了一半內地一半香港(香港部份頗偏重地產),買國指的話,等如買內地。我覺得買指數基金總好過買個別股票,特別對不想花太多時間留意股市的人,可以把部份組合投資在股票基金,其他分散在幾隻股票好一點。

  在歐洲量寬推動下,匯控股價可能會好少少,大市已經升向高位,恒指升到接近25000點,炒炒「藍燈籠」也不能排除,但也不要期望太高。關鍵問題是,市場上有這樣多的選擇,為何一定要買匯控呢?我覺得長買匯控這不過是一種「老人家」思維,受到過往成功的偏見影響而已。匯控現時市盈率11.22倍,去年上半年的中期業績,稅前利潤減少12%,純利倒退5%,全年業績難望太好,還在減成本中掙扎。

  買匯控,倒不如買恒生H股指數基金(2828) ,因為H股歷史市盈率大約8倍,便宜過匯控,你或許會覺得,「內地股票,風險好高喎!」我則認為,如果內地出事,匯控在內地及香港的業務亦不會好,買匯控,內地風險也不低!

  總括而言,看了匯控這個故事,可以知道這個世界變動得太快,無論是一隻巨股、一個國家,以至全世界,今日可以很好景,明日可以變得很慘,黑天鵝隨時會出現。老外有句諺語:「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一人的美餐,是另一人的毒藥,意謂對一個人好的東西,對其他人未必好,我改改其說法,股市現在變動得這樣厲害,「今年是美餐,明年可能是毒藥」。

  所以,千萬不要「死牛一面頸」,說那隻股票,可以瞌埋眼買,買一世,以為「只有買貴,唔會買錯」。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