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6年3月30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6年3月30日


石油產量數字造假凍結真能奏效?

2月16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達成協議,原則上同意將各自石油產量凍結在目前的水平,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也在協議上簽字。上述四國都希望伊朗首先凍結其產量。3月下旬,OPEC和非OPEC產油國計劃會晤,以最終確認產量凍結的條款。石油過剩已導

致油價暴跌,如今的協議可能是結束這一過剩的第一步。但必須有人首先弄清楚一點:承諾凍結的國家是否能說話算數。紐約諮詢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的石油分析師埃爾金迪(Yasser Elguindi)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沙特和俄羅斯希望看到產量凍結奏效,看到油輪跟蹤的數據顯示產量不再增加。」問題是,相互競爭的機構提供的數據分析往往顯示出不同的結果。西方國家的石油監督機構國際能源署(IEA)稱,1月份OPEC每天產油3260萬桶。但如果去問美國能源部,他們的答案會比這個數字少100萬桶。石油生產國提供的數據往往不完整,因為最精確的數字被認為是國家機密。傳統上,OPEC會發佈一個基於它口中第二手來源的產量數據。

這個第二手來源實際上是顧問公司,後者則根據油輪跟蹤數據等各種來源得出結論。OPEC還發佈源自成員國公開信息的產量數字。有時,這兩組數據可能相差極大。例如,相比OPEC根據油輪跟蹤技術公佈的數據,阿聯酋自行公佈的產量數據要高出10%。最終,找出最可靠產量數據的任務落在了一小批默默無聞的公司身上,它們的主要工作是計算離開港口的油輪數量。日內瓦Petrologistics公司和英國Oil Movements公司製作的信息影響著顧問公司、交易商以及國際能源署等官方機構的估測,所有這些機構都為相關研究支付了費用。這些公司最先進的手段,就是使用來自衛星收集的數據來跟蹤油輪的移動,以此作為石油產量的替代指標。但衛星數據還得由線人提供的信息補充。這些線人使用簡單的雙筒望遠鏡來計算並確定離開港口的油輪數量,他們必須通過測量油輪的吃水深度來猜測船上裝了多少原油。當石油經由管道運輸時,測量產量的工作就更加複雜。根據官方數據,俄羅斯約30%的原油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出口的。獨立機構經常利用紅外線來測量流動的原油發出的熱量,從而計算管道中石油的流量。該技術能對產量進行粗略的估計。在Petro-Logistics的網站上,該公司稱其工作是「追蹤油輪的藝術與科學」,目標是發現產油國「真正在做的和他們說的有何差別」。

這些方法將決定產量凍結行動會有多成功。顧問公司Energy Aspects駐倫敦的首席石油分析師森(Amrita Sen)說:「如果多哈會議能成為各方就基線產量達成某種協議的開始,那麼它可能會為未來幾個月更多的合作打開大門。」它也可能打開更多混亂的大門。在減產之前,各國必須就各自的基線產量達成協議。他們往往有動機誇大自己的產量,以減少未來減產的影響。事實證明,對OPEC來說,就基線產量達成協議往往要比確定減產規模更難。1999年,在沙特接受了伊朗每天可生產360萬桶(而非330萬桶)的條件之後,伊朗才同意OPEC的減產協議。

— Javier Blas;譯竹西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