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財經評論 2016年9月2日

財經評論 2016年9月2日

財經評論:
懷念昔日內銀舵手


■上一代內銀舵手,如工行前董事長薑建清,有魅力又有實力。 資料圖片



四大國有銀行在全球銀行市值排名榜上,高踞10大之列,但其市場化程度卻未必與排名相稱,撇開業績平庸、各行表現區別不大的問題不說,部份大行近年新上任的高層老總,在回應傳媒及證券界提問時,無論技巧以至對公

眾脈膊的掌握,與10年前剛完成股改來港上市時的第一代舵手相比,軟實力發展似乎越見倒退。

農行(1288)新任董事長首次來港主持業績發佈會,第一條問題竟答足半個鐘,甚至以人類行為模型分析當下銀行業發展,離地程度令人咋舌。個別新一代大行高層,鄉音濃烈,聽者丈八金剛,有些回答兜兜轉轉,完美擊倒傳媒提問。當然,新上位的領導中,亦不乏表現合格談吐得體,但整體上要做到言簡意賅,仍有改善空間。

如此情景,不禁令人緬懷已全部退役、國有大行上市前後的第一代老總風采。像工行(1398)前董事長薑建清、建行(939)前董事長郭樹清、中行(3988)前行長李禮輝、建行前行長張建國等,個個有台型有功力,回應提問時,既有魅力又實而不華。

內銀第一、二把手,近年是否出現人才荒或青黃不接問題?抑或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暴露了金融業發展深層次矛盾?

有分析認為關鍵之一,與前年下旬中央向央企高層薪酬開刀,四大行成為首批試點對象不無關係,包括董事長、行長及副行長等主要高層薪酬遭勁減五成,人才都往外跑,不少投身基金、證券業及近年冒起的網上金融平台。國有大行上市至今雖逾十載,但領導職位仍奉行國企幹部制的音樂椅調遷模式,銀行界又如何保留人才,為股東長遠利益創造最佳價值?目前內地管治體制年輕化,很多調任四行的新領軍人物,資歷與官階都跟以往有差距,說話行事自然小心翼翼,面對中外媒體時要做到揮灑自如,難免處處受限。

記者:劉美儀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