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12月5日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12月5日


圓方集:
點解機械人要似人?


■有研發機械人的專家相信,機械人應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取代人類。 資料圖片



我問川田先生為甚麼他公司製造的機械人要那麼像人?地球上的生物中,論體能,人類舉重比不上螞蟻、跑步贏不了獵豹、跳高及不上青蛙,為甚麼設計一個機械人,要用人類來做樣辦。

川田先生喜歡

稱他的機械人作「cobot」,有別於robot,意思是collaborative robot,不是取代人類,而是和人類合作。

川田的祖業是出產鋼材和建築,Kawada Industries(川田工業株式會社)於1922年成立,代表作包括東京國立美術館和六本木山的森辦公樓,1999年東京大學的井上博允教授帶領一班研究生研究自動化系統,主力開發軟件,想找一生產商來製造機械人的硬件,川田工業最後贏得合約。2001年第一代的機械Isamu面世,2013年母公司將生產和設計機械的部門分拆出來,成立了Kawada Robotics Corporation。

日本面臨嚴峻人口老化問題,川田希望利用機械人來解決很多工廠長期人數不足的問題,他認為機械人應該是人類的朋友,美國著名機械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接受國防部委託研究利用機械人來殺敵,他對此很不以為然。美國科幻小說作家Isaac Asimov(1920至1992)曾經提出著名的機械人「三大法則」:一、不可以傷害人類,包括因為沒有採取行動而導致人類受到傷害;二、服從人類,除非和第一法則發生衝突;三、要保護自己,除非是為了執行第一和第二法則。

川田很有信心機械人會永遠都受制於人類,不會像科幻小說橋段般主宰了地球。他舉了一個人腦勝電腦的例子:IBM著名的人工智能電腦Watson是一部擁有很強語言分析能力的電腦,曾經在美國的著名電視常識問答節目《Jeopardy》上擊敗過往冠軍,贏得100萬美元的獎金,但人腦的耗電量是20瓦特,Watson的耗電量是人類的百倍以上。

川田堅持機械人的身形和動作都要和人類相似,因為只有這樣機械人才可以融入人類社會,在人類為自己設計的空間中出入自如,成為名副其實的cobot。試想像如果我們用機械人作家務助理,但如果機械人的身形有異於常人,出入廳堂攀高踩低時便會很容易撞板。

科技發展到今天,人類怎樣和機械人共處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的題材,川田提到公司的機械人生產量仍然很低,因為有很多工序都是人手的,現在每月生產大約10部,每部售價大約在7萬到10萬美金之間,只供內銷,客戶都是廠商。

看來這門機械人生意對川田來說,目前仍然是愛好多於實利。他說:我這些機械人都是幫客戶提高生產量的,有朝一日如果我可以用機械人來生產機械人,那時便可以通過規模效應來賺錢。我想這不就是機械人自我繁殖嗎?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

張宗永
圓方集 - 張宗永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