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財經評論 2018年7月5日

財經評論 2018年7月5日

財經評論:增資助房屋排洪


■政府上周推出新房策。



林鄭的六招新房屋措施,降低資助出售房屋門檻,讓更多市民可以走入上車行列平衡及紓緩一下市民大眾在有產與無產之間,日益擴大的縫隙,令更多人走上置業階梯,必然令置業比率提升。

自從金融海嘯後的量寬政策,令貨幣急貶值,資金迅速湧入物業市場避險,推使樓價出

現前從未見的升浪。為免資產泡沫一旦爆破,帶來的經濟損失,政府財金官員遏止樓價急升措施層出不窮,三年辣稅"、向非港人買家徵收重稅等措施,企圖攔截從各方而來的澎湃資金。

然而,各國資金以至本港本身的置業剛性需求強勁,新增供應完全追趕不及需求,即使政府費力推出多項措施,只是短期內起嚇窒作用,長遠難阻樓價攀升。

上任後一年的林鄭,私樓造價累升約15%,與期再胡亂出招,限制買家資格入局買樓,不如開放市場,讓更多人參與置業遊戲。從新居屋反應已可見,即使當時政府未修改入息資格等定價基制,已接獲16.6萬份申請表,還未計及郵寄,可見置業情緒之高漲,今次政府把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能符合資格的潛在買家理應更多,政府洩洪方法釋放洶湧的購買力,短期內購買力將流去公營房屋,總好過益私人發展商,同時,又可透過此招借此達到政治目的,表面打壓發展商。

惟目前9幅私樓地皮轉公營房屋發展,涉及1.06萬夥,分4年供應,首年更只得1,400夥,關鍵在於政府未來能否持續覓得足夠土地,否則長線而言,因無土地,私樓造價仍會升。

記者:湯家明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