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股壇 - 黃偉康 2013年9月11日
黃偉康 論盡股壇 What’s up
當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建議大家不要只是享受科技,應該創造科技,同時不應該只用What’s up交流,結果被各位笑稱張主任將Whatsapp讀錯成為What’s up,不過我覺得張主任其實真的想和大家講少一點用What’s up。香港人的確經常說What’s up,當中包括本人在內,好像當看到陳局長將郊野公園的面積由40%講為70%,本人就立刻以文章大問What’s up,的確不明白陳局長其實是創造新的計算學,盡顯本人的孤陋寡聞。
不應時常用What’s up,的確可以令香港變得和諧,可是香港人早已習慣任何事情都講What’s up,要改其實有點困難,例如一早起?,各位為人父母原本想提醒子女要食完早餐才出門返工、返學,得到的回應通常都是What’s up。又或者當老闆問員工為何只掛著玩facebook,而不處理公司事務,最後一定會被該位同事用What’s up回應,因為今時今日已經是老闆看下屬面色的年代。同樣道理,各位雖然是納稅人,但對政府或公務員有所不滿,最後都會被回應一句What’s up,好像陳局長回應自己的網誌時指出,文章數據的確出錯,但最終目的只是分享社會人士的意見,潛台詞其實亦是What’s up。如果不用What’s up,那麼又可以用甚麼字眼去代替?當然不可以將up字改為粗口,一來教壞細路,二來會被重案組調查,所以我建議大家改為用What’s good,因為根據《Urban Dictionary》的解釋,What’s good其實與What’s up相近,但good似乎比up更易入耳,所以用What’s good應該會令香港變得和諧,亦符合張主任的要求,就是較為創新。不過,問題是如果所有事情都創新,又是否一定有正面影響?08年金融海嘯的源頭,就是太多創新金融產品,結果各國央行尤其是聯儲局就用了創新的方法去刺激經濟及解決問題,到了現在全球經濟開始有起色,所以聯儲局開始帶頭講退市,而正如我早前所言,由於減少買債後,聯儲局每年的花費仍然十分驚人,所以短期內投資者不用太擔心,而恒生指數即將突破23,000點,我亦不會覺得驚訝,但問題是長遠的情況又如何?結果《華爾街日報》其中一篇文章就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會否再度出現1987年的股災?因為近日美國國債孳息率不斷上升,大家似乎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中的理據是利率雖然只是「僅僅」上升了1%至1.5%,但由於基數太低,所以實際而言,短時間內按揭貸款的成本已上升了三分之一,而美國政府的10年期借款利息成本,急增了80%。以上問題會產生甚麼後果?明日再談。
黃偉康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
筆者為獨立股評人
wong.waihong@yahoo.com
weibo.com/wongwaihong
你的名字:
你的電郵:
朋友電郵:
最多可輸入5個電郵, 用 ; 分開,例如info@metrohk.com.hk;reader@metrohk.com.hk
留言:
論盡股壇 - 黃偉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