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13年10月23日
即市新聞
23/10/2013 10:06
《談國論企-黎偉成》香港堅持公平法則不再放寬B股市做法正確
《談國論企》阿里巴巴擬以小眾之B股,控制大眾A股股權之所謂「合夥人制度」,於香港
交易所(00388)堅持已於1989年12月不再考慮批准以B股形式上市的政策底下,在
未有正式遞交正式申請而該集團的管理層明確表明「決定不會到香港上市」告終。香港無任歡迎
世界各地的公司企業在符合現有法制、機制上市,卻不容就個別公司的利益網開一面地作出度身
訂造式的放寬甚至修例,否則便會自毀長城,難以保持國際金融中心之美譽,由是港交所此番之
嚴把關,決策和做法是值得高度稱許的。
*打擊特權終止在港有逾百年史B股制凡25年*
香港實際早於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之時,便出現第一個以發行B作為控制上市
公司的做法,時為英資會德豐大班約翰﹒馬登(1)因收購連卡佛及聯邦地產股權,其中透過換
股的形式進行,遂使所持會德豐的股權比重出現攤薄,甚至財政上可能面臨困難問題,頗有可能
被其他具實力的財團進行敵意收購,於是採取當時已被西方大部分股票市場不再採用甚至禁用的
發行B股的方法,籌集資金,以遂其願;而(2)會德豐的附屬上市公司於事隔幾達100年之
後的1972年於同一時間發行B股。至翌年即1973年,太古洋行(00019)亦步會德
豐(00020)之後塵,都只是相當有限的活動,並未引起香港證券市場的廣泛注意。
B股之於香港證券市場陷入沒落殊途,乃(甲)英資怡和集團於1987年3月27日發布
年度業績時,不僅(i)派發股息,更(ii)以紅股的方式向持股股東送出B股,表面看來出
手慷慨,實際該與市場流傳謂怡和旗下公司受到第三者狙擊的未經證實消息似有較大關係,而
(乙)長江實業(00001)與和記黃埔(00013)亦於4日之後的1987年3月31
日作如是舉,由是引發(丙)香港有10多間上市公司擬採取發行B股的做法。
發行B股冷門舉措,沉之凡百載,到1987年突然成為熱潮,終於惹起社會上相當激烈爭
議,廣為反對者觀點為:以小眾之B股便能控制大眾之A股集團核心業務,並不合理,而長實及
和黃亦於7日之後的1987年4月7日先後取消發行B股的計劃,市場亦見從善如流之行。香
港聯合交易所更於1989年12月修訂條例,除特殊情況之外,不再考慮公司發行B股上市。
由是香港自1973年至今凡40年已無B股上市,需要嚴肅地指出者,為(一)即使強者之如
長實、和黃,未有再思1987年擬發行B股之念,而二者之主要股權結構(1)李嘉誠於
2013年6月30日時持長實股權佔比為43﹒33%,而(2)長實持和黃股權
49﹒97%,即李嘉誠持和黃股權21﹒65%,無論長實與和黃按理都易為第三者集團狙擊
,可解讀之重點為:(a)大股東對自己有絕對高度信心;(b)對香港的法制的高度專重和遵
守;(c)不為一己之利而要求作出「除特殊情況之外」之特殊處理,否則又會引發新一輪的B
股潮;(d)對香港一眾投資者和其他上市公司公平對待。
*香港價值在如實執行公平公正公開法制*
至於(二)香港現時無疑仍存太古(0019)的B股,即使屬碩果僅存之「例外」,卻有
其存在之道:(1)太古B股的持有者,並無投票權利,只為收息之股;(2)太古A為香港恆
生指數的成分股份,B股則為非成分股,乃基金大戶之機構投資者買賣對象;而(3)太古B股
之每股帳面值以至每股盈利,只相當為太古A的五分一,即:太古B與A,實為同股不同權的特
殊產物,特別是大股東不能以少量資金擁有之少眾之B股,便宜地控大之A股權益,作為防止被
惡意收購的保護網。
更為重要之處,乃(三)要是港交所低首接受個別公司就「特殊情況」要求,作出特殊處理
,又會失雷池,和重現1987年之一眾上市公司紛紛申B之亂況,可謂得一而失萬,甚至失掉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稱譽。
香港經過多年之艱苦磨煉,到今天保持國際廣為認同的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之美譽,其
中重要之處為肯於不折不扣地執行廣為認同的公平、公開、公正的法制,失之哉,香港便會沉淪
。我歡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公司到香港招股上市,但不要搞特權!
《資深財經評論員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返回新聞主頁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