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3年10月29日
貸評山下: 全球品牌戰中國謀升呢 - 黃元山
■股神畢菲特認為品牌就是企業重要的護城河,因此他喜歡投資全球知名品牌。
金融海嘯一役,歐美經濟增長前景大不如前,加上當地市場漸趨飽和,不少國際知名品牌紛紛轉戰亞洲市場。
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3年《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顯示,內地人心目中的十大品牌全屬外國品牌,排首位是蘋果公司,其次為三星及香奈兒(Chanel)。
亦有研究指出,內地人對高檔次消費品的購買慾特別高,例如鐘錶、汽車、手機、香水等。然而,「想買」不等於「買到」,以目前內地的人均收入,未必人人有能力去購買外國高價貨。於是,部份人只好去星巴克買一杯27元人民幣的拿鐵咖啡(Latte),同樣是外國品牌,至少自我感覺良好。
內地星巴克貴價有因
不過,內地中央電視台最近質疑星巴克於內地牟取暴利,指其出售的咖啡價格,比美國芝加哥及英國倫敦還要貴。
筆者認為,星巴克咖啡「貴價」原因有幾個:(一)具成功品牌價值;(二)內地缺乏同類型的競爭對手;(三)內地營運成本高,例如地租、稅率、廣告費等;(四)有消費者基礎。不過說穿了,這就是自由市場之下定價行為的產物。
又有人指,國際品牌可以找當地合作夥伴,從而增加打入內地市場的成功率。筆者認為,這視乎外資想拓展甚麼行業,例如超市,則需要有效的物流配套以及人脈關係,有「地頭蟲」協助的話,自然事半功倍。
然而,近年中國政府致力經濟改革,希望將出口型經濟轉化內需型經濟。在肥水不流別人田下,現時內地中產階級崛起,這班人的消費行為可謂有心又有力,內地政府自然不希望人民只買外國貨。因此,外國品牌企業要打入內地市場實有難度,特別是撞正國策扶持的相關行業。
身為投資者,筆者特別關注,在未來十年,中國有哪幾個品牌能夠打進世界市場,一如南韓的三星一樣。是聯想(992)、海爾(1169)、美的、華為、工行(1398)、中移動(941)、阿里巴巴,還是一些現在名不見經傳的品牌?
經濟轉型全靠定價權
建立品牌股本(brand equity)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尤其要在世界舞台上,因為這不單要花錢賣廣告,更是關係到產品的品質,然後才到產品和生活品味的故事。
眾所周知,沒有品牌,就沒有定價權;沒有定價權,中國的經濟就不能升級轉型,永遠停留在血汗工廠的階段。
用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的用語,品牌就是企業一條重要的護城河,這也是為甚麼畢菲特熱衷於購買可口可樂、時思糖果(See"s Candies)、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亨氏(Heinz)等全球知名品牌的原因。
企業建立成功品牌後,所謂的operating leverage(經營槓桿)也可以同時提高;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用相同的營運投入,由於邊際回報高,可以拿到較高比例的盈利。筆者期望,當中國品牌真的能慢慢建立全球定位時,便不用再靠行政手段打擊外國品牌在國內的發展。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鄭中基@穀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
周一至周五《亂?24》約定你:http://bit.ly/appletalk24
上一則: 貨幣?價
下一則: 外幣兌港元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