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7月28日
滬港通你懂唔懂?
近幾日港股大升,一些解釋是滬港通將通,資金提早入市,滬港通,你懂唔懂?
滬港通消息一出爐,就有不少炒價差的分析出爐,買這隻,沽那隻。的確,被分析,被推介的股票確是有些持續風光,有些是短暫風光,怎辦?
自4月10日,李克強總理於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滬港通以來,就有上百篇的好淡分析、評論,不少是講謀利的機會,但少講陷阱何在,筆者不夠「IN」去講陷阱,只好引用兩位權威人士的意見供各位參考。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
滬港通作為A股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步驟,其意義無疑重大,說它是A股的一大利好,也絲毫不為過。但問題是,我們能否因為滬港通的即將開通,就認為A股將出現一波大行情呢?或者說,滬港通的實施,將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A股市場的格局呢?顯然這需要深入思考。
大家都知道,A股市場已經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嚴重缺乏增量資金,以致一旦發行新股,市場都會出現震盪。而在一些人看來,如果滬港通實施了,海外資金就會很容易地進入,這有助於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從而推動股市的上漲。其實,只要稍稍想一想就明白,滬港通不是單邊向香港投資者開放買賣上證所的相關股票,同時也向滬市的投資者開放買賣香港股票,兩者之間雖然在額度上有一定差異,但這個規模十分有限。因此,這裏的資金雙向流動,也就使得現在很難說屆時一定會有大量資金進入A股市場。畢竟,資金通常是熱衷於活躍而強勢的市場,買漲不買跌是其基本運行特徵。這樣一來,現在就不適合對滬港通吸引資金的能力作過度的想像,因為很可能進出之間的軋差很小,並不足以改變時下A股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局面。
環境因素決定市場走勢
也有人提到,滬港通開始後,海外投資者大量入市,會帶來其投資理念,那些符合國際資本口味,以及具有明顯中國優勢而又為海外所鮮見的股票,將有機會大漲,從而使得A股市場較為投機的操作風格得以抑制。這是一個很好的設想,客觀上隨著市場的開放,投資理念方面的中外交流也在加強,起到相互推動的作用。不過,問題是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之所以會和境外形成差異,主要還是本身的市場環境所決定,並非引進一點外資就可以輕易被改變。十多年前,當QFII剛入市時,人們也提到將引領我國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的提升,但結果如何呢?與其說QFII成為投資楷模,不如說它是被同化了。這裏的原因很簡單,不改變市場基礎性條件,怎麼可能改變市場風格呢?因為兩個市場的互通,結果使得其風格趨向一致,這種事情似乎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決定一個市場走勢的最基本因素還是其所處的環境,沒有哪個市場可以靠引進外資來實現走勢上的逆轉。同樣,一個市場的特點也是其本身條件的產物,外部因素會對它產生某種影響,但無論如何不會帶來根本性作用。如果現在寄希望於滬港通既要帶來資金,又要改變市場風格,這既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也是對滬港通真實意義的誤判。在剛宣布將開通滬港通時,A股也曾經出現過大漲,但是很快就恢復平靜。原因就在於人們很快就發現作為一項開放措施,其意義更多是構成一個長期利好,為兩地的投資者拓寬投資渠道。至於那些存在價差的股票,兩市的互通的確可以促使低的向高的靠攏,但同樣的邏輯下也可以是高的向低的回歸。所以,一段時間下來,滬港兩地相關股票的價差依然存在,並沒有因此而消失。股市上,利好消息的作用最主要表現在它剛公布時,至於到兌現之際,恐怕也就變成一個出貨的機會了。當然,人們希望滬港通正式落實時不要出現這種局面,但是如果現在想像屆時會出現一波大行情,那麼恐怕也還是不太符合實際的。
開通滬港通是我國資本市場上的一件大事,應該高度重視。但人們的確不能夠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滬港通,如果把它視為救市之舉,那麼就錯得很離譜了。
有位不具名的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認為:
兩地法律不一 監管難度大
從制度而言,港股市場的交易制度較具彈性,整體估值尚算吸引。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從內地證券的換手率可見一斑,流動性遠高於港股,不論這是好還是壞,滬港通將大幅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動性。
不過,跨境資金流難免觸及不當交易行為,如內幕交易及非法造市套利等。香港的監管及執法機構曾處理過不少案例,發現不少市場莊家均在內地非法採用大量關聯人士的交易戶口集體操控在香港市場上市交易的若幹證券,而股價的異常波動揭發了非法的行為。
也有內地企業見到自身在港上市的證券價格低殘,不甘寂寞,自我操盤或連同市場莊家或券商進行托市操作。面對不正當的交易行為,兩地法律並不一樣,監管難度很大,未來共同監控將成趨勢。
香港股權披露制度同樣值得關注,按目前香港相關的股權披露規定,持股比例超過5%就需要進行披露,即使投資人故意採用最沒有效率、最慢的郵遞方式進行披露,大約也可在兩周內進行。以往也有案例,如美國「股神」旗下投資機構在買賣某只在港上市的內地股份時,不知道是故意或無心,就是採用極慢的郵遞披露方式。投資市場大表譁然,但是披露還是在當地進行,並沒有出現漏報的情況。但是若果真是兩個星期後才公布,消息或許已經再沒參考價值了,某種程度上也扭曲了市場。
內地投資者必須清晰了解兩地市場不同的地方,彼此的喜好也是不一樣的,若投資者只憑錯誤的理念進行投資,後果或許將會是慘烈的。
至於如何在滬港通謀利的論說,筆者也不引述,反正大家都聽多了。
現在且考慮個問題,搞滬港通是要讓大家發達?蝕錢?若不是中央搞滬港通是為甚麼?
滬港通之前,在2007年有直通車,2007年11月,溫家寶總理謂直通車暫不來,此車就停站。一直到2014年4月李克強總理叫開滬港通。以兩車雖然「車號」不一,班次不一,但動力都是一樣,跟人民幣國際化有關。2007年8月就是由外匯管理局叫喊開直通車的,當直通車不來後,有人批評外管局的官員自把自為,累街坊輸錢,當時筆者就為之護航,按中國辦事方式,外管局官員,如不是有外管局以上的頭頭去指示的話,誰敢提出涉及國家利益的外匯問題?外匯,跟國際、外交一樣,是中央話事,外管局怎能擅作主張?
李克強於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
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形成有益經驗,並複制與推廣到其他地區。這有利於放寬市場准入,更好創造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建設法治經濟,也會更多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穩定市場預期。
我們將著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我們將在與國際市場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以上是官方文字,不是筆者撮錄,請留意最後三句演詞:「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我們將在與國際市場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所以,滬港通,跟直通車一樣,本質上是要將內地市場(更具體言是資本服務市場)對外開放,在與國際融合中,自我提升,這將產生甚麼樣的後果?
A股趨透明 才是買入時機
投資者最怕隔山買牛,不明當地規矩,如果山變成透明玻璃,規矩又是大家所熟知的規矩時,投資者還有甚麼好怕?就如大家回到家中,拖鞋?邊,廁紙?邊都清楚,才會舒服(拖鞋),才不會尷尬(找不到廁紙),中國個金融餅才可以做大,這個餅料,可能是來自美國、來自歐洲,但市場在這,你道有多好?最好當然是人民幣可進一步國際化,屆時無論A股、H股,都可以得益。唐朝,四方商賈雲集,人人腰纏萬貫聚長安始有盛唐,可惜當時唐朝無股市,不可同日語。
當股世界大同時,類近股的PE,是否應相若?中移動(0941)今時PE 11,建行(0939)今時PE 5,如果回到股世界大同的八成PE值,你道中移動、建行的PE應升幾多?而A股、H股的ETF又應升幾多?所以仍維持周前之議,買個鐵三角:盈富基金(2800)、恒生H股ETF(2828)、南方A50(2822)。因為恒指上40000,A股上6000,不是不可能的。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