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建議加入我們的Facebook, 如果遇到特別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平台通知大家。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5月20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5年5月20日

勿忽略「唔關事因素」
2015年05月20日
  美國棒球名家Yogi Berra有句名言:「理論上,理論和實際沒有分別;實際上,實際與理論確有分別。」行為金融學的核心,是觀察和解釋經濟理論與現實間的分別。學派領軍人物塞勒(R.H. Thaler),近日分享其年輕時的經歷,闡釋兩者間的鴻溝。

  實際與理論確有分別
  塞勒剛執教鞭時,依例準備中期試考卷,目標是通過考試成績,將學生分出高、中、下,以便「拉Curve」評級。既要一決高下,試卷出題頗深,最終全班平均七十二分。成績一出,全班起哄。

  或許當時學生自幼已是尖子,攞慣「九字頭」,人人都投訴得分過低,試卷太深,全班士氣渙散。塞勒向學生解釋,拉Curve後成績最好者奪A,平均有B +,只有少數人得C,考卷分數的數字了無影響,可同學們卻不接受。

  塞勒初出茅蘆,為保飯碗,費煞思量,最終想出妙計。調低試卷難度,並不可取,因為失卻考試原意;但試卷總分卻可隨意調高,不影響眾生分出高下。下一考試,塞勒訂下總分為一百三十七分,難度則更深一點。考試結果是平均分九十六分,人人歡喜,再無異議。

  可是,如果夠心水清,將九十六除以一百三十七,其實等於上次考試的七十分,即成績還差了一點。這就正中塞勒下懷:他之所以選一百三十七分作總分,就是看死眾人可得出九字頭的平均分,以塞眾口;除非心算超精,否則很難快速計算自己得分除以一百三十七,相當於百分之幾,多數人會就此了事。

  唔關事往往是最關事
  理論上,影響不到實際利益(攞A、B定C),份卷總分是一百還是一百三十七,是沒有分別;實際上,攞七十定九十分,人們就是認為有很大分別。塞勒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分別,起了個名字叫「以為唔關事」因素(Supposedly Irrelevant Factors,下稱SIF)。往往是這些SIF,才是決定性因素。

  說回金融市場,真正影響價格的因素,是SIF的機會,或比實際的數據、業績更大。若然不察計死數,容易中伏。「新世紀金融怪傑」中,聚焦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馬田泰勒,就曾分享這方面的經驗。雖然他能分辨股份優劣,但若要沽空,大半只敢用期指操作,不會單支個股。何解?因為新興市場中的其他玩家,都是按SIF,而非基本因素行事。

  例如沽空基本因素最差的公司,最易被高價收購,突然挾死。原因是國際巨企與當地政府、監管機構這對奇妙的組合:國際巨企被新興市場增長吸引,打算靠收購入場,本來已經手鬆;當地部門則有百種理由不批,國家尊嚴、民族感情、不想益鬼佬,不一而足,所有像樣的公司都不准賣。

  想多步提升存活機率
  國際巨企要向股東、市場交代,惟有將就,籮底橙照收,貴買也在所不惜。不想清楚這些因素,單憑業績差、估值高開短倉,一覺醒來,某巨企「含淚下注」,溢價五成收購沽空了的公司,真不知如何是好。

  市場短期走勢,全憑市場用錢投票,多想可能忽略其他玩家的SIF,有助提升存活機率。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